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岳大庙的导游词

来源:筏尚旅游网

  南岳大庙的庙宇是古代享祭的载体,必然引起皇帝的重视。除定期的祭祀外,历来皇室登位、诞辰、灾病,或国家昌盛、战争胜利、水旱虫灾等,都要举行祀典活动。这种祭祀,皇帝要亲自过问,由翰林苑撰写祝文,派朝廷大员专程赴南岳莅祭。南岳主祀的神是“南岳圣帝”,一说其神号为祝融氏,一说其神名为泽光,等等。总之,“南岳圣帝”是南岳最大的菩萨,高大,威武,神圣,庄严,代表着神在观察、在思考、在暗示,拥有凡人不可能达到的大智慧、大胸襟、大眼界,人间万事,了然于胸,思接千古,预言未来。因而不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甚至皇帝,均对他敬畏几分。这种特定的“需要背景”,决定了南岳大庙的前途,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且可以持续发展。

  历史上南岳大庙曾多次毁于大火,又经多次重建和修缮扩建。可以说,南岳大庙的庙史既是一部祭祀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天灾人祸搏斗的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频频闪烁中华民族精神的亮点。除了那些民间能工巧匠,历史上对南岳大庙的建设、修复、管理有贡献的人士中,有官吏、乡绅、商贾、军人甚至信男善女,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像李鸿章、曾国藩、薛岳、陶铸、陈毅那样的大人物,他们以信仰和智慧、财力与物力,维护着这座古庙宇雄浑大度的气势和袅袅升腾的香火。在所有的虔诚维护者之中,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湖南平江县人李元度。李元度,号次青,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官至云南布政使。1879年,湖南巡抚王文韵聘请李元度到南岳主持重修南岳大庙,历时三年,将被大火烧毁的大庙正殿重修一新,又增建和重修了行祠、御碑亭、御书楼、注生殿、辖神祠,使南岳大庙颇俱规模,沿袭至今。李元度乘修庙的机会,遍涉南岳山水,独立编纂了26卷、40余万字的《南岳志》,其中便有“修监岳祠”的记载,为人们完整认识南岳大庙提供了一把“文化的钥匙”。

  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