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选择题解析
命题:李接君 忻科科 李依 解析:罗瑛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图1为某地区的水平地质剖面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图2)。据此回答1~2题。
震中
① 图2
② 距离
图1
1.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戊、丁,其岩层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是 A.丁乙戊 B.戊丁乙 C.戊乙丁 D.乙戊丁
2.下列关于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①表示甲地的测站,②表示乙地的测站
C.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
D.越接近震中的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
【解析】:1.根据水平方向岩层年龄关系判断,乙处岩层年龄较两翼老,位于致密的向斜轴部。 2.横坐标向右增大,表示离震中越来越远,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烈度越来越小。①表示离震中较近的乙观测站,②表示离震中较远的甲观测站。同样距离下,纵波传播速度快,到同一观测站时间短。
【答案】:1.D 2.D
图3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读图回答3~4题。
链状火山岛屿
夏威夷群岛主岛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1 页 共 8 页
海平面
3.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交界 C.位于美洲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4.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
较老 较老 较老 较老 年轻 年轻 年轻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D A B C D
年轻
【解析】:3.根据题意及图示,该热点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
4.内外力作用时时刻刻都在塑造地表形态,某一阶段某种营力可能占主导作用。1处于热点上方,源源不断的岩浆物质从地球地球内部而来,造岛作用使得该岛体型较大,成为夏威夷群岛主岛。根据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2、3、4属于逐渐远离热点的先成岛。此时,外力的侵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形成的时间越久,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严重。此热带海域的环岛珊瑚礁形态,也由岸礁、堡礁向环礁过渡。随着远离热源,火山岛所在板块区域逐渐变冷密度变大,逐渐潜没海底,成为海底平顶山,最后消失在俯冲消亡边界。
【答案】:3.D 4.B
图4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5为甲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完成5~6题。
图例 148° 45°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2 页 共 8 页 河流 图4 图5
5.2011 年2月乙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火山喷发而形成 B. 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 C. 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平坦,西北部地势较陡峻 D. 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解析】:5.冬季,该区域盛行的西北季风,在掠过相对温和的日本海时,产生增温增湿的“大湖效应”。尔后,受日本列岛山地抬升在迎风坡造成强降雪天气。日本西部传统民居,“合掌屋”有陡峭屋顶,以排雪防塌,见图A。公园中树冠浓密的大树,往往人工架设“雪吊”装置减雪,见图B。立山地区,更是借雪构景造就世界奇观,招徕游人,见图C。
6.甲岛由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冲撞而成。受世界第二大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增温影响,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虚线框内,河流发源地接近,故源头海拔接近;都是外流河,故目的地海拔一致。因此,河流越长,坡度越缓。该岛为温带季风气候,不可能出现较其低纬的常绿阔叶林植被。 【答案】:5.D 6.B
图A 图B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3 页 共 8 页
图C
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而人类活动在特定时段对湖泊环境演变也会产生明显影响。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读图6,完成7~8题。
约1850—1860 年 约1800—1850 年 约1955—1970 年 约1930—1955 年 约1970 年 至今 磁化率(10-6m³/kg) 碳酸盐(%) 对应时间段 深度(cm) 约1910—1930 年
图6 我国西北内陆某封闭湖泊采样点垂直剖面图
7.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岩心环状钻头及其他取心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关于图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 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0年
C. 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 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8.关于1910~1930年该湖泊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总体上气候趋于冷干,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B. 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 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 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4 页 共 8 页
约1860—1910 年
【解析】:7.沉积顺序在未受破坏的情况下,遵循“后来者居上”原则,埋藏越浅,距今越近。由图可知,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160年。可以将湖泊建模成“火锅”,要让“火锅”变咸,加盐或来水减少、蒸发加剧;短期内,湖泊补给区内物质组成不会有明显变化,故碳酸盐含量变高现象指示蒸发加剧气候趋于冷干。要让“火锅”变淡,加水或去盐;短期内,湖泊沉积速率【去盐】不会有明显变化,故碳酸盐含量变低现象指示补给增加气候趋于暖湿。而根据题意,气候变湿,磁化率增大。故磁化率与碳酸盐含量成反比。这点,由图中8段虚线对比可直接看出。
8.该时间段,碳酸盐含量较高,磁化率较低。说明气候趋于冷干,蒸发大于补给,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答案】:7.D 8.D
图7是某山地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表1是代表性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读图7和表1,回答9~10题。
山 区 台湾中央山脉 浙江天目山 四川峨眉山 陕西秦岭 X山 高程(米)2500200015001000500010ABC≈1250mDCDBA1400mm 1600mm 1250mm 3050020各点间距离(Km)图7 100015006月—10月降水量(毫米)2000表1 代表性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 递增率(mm/100m.a) 105 44 42 20 5.5 注:mm/100m.a 表示每上升100米,降雨量的增加值
9.由图7可以判定
A. 降水随高程增加而递增 B. D点位于背风坡位置,降水量最少
C. B点至D点降水逐渐减少 D. 山顶的C点和山麓的A点降水量大致相当 10.关于表1中X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是福建武夷山 B. 位于干旱、半干旱区
C. 海拔不可能超过2500米 D. 源于X山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5 页 共 8 页
【解析】:建模:温暖越高,一定体积的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就越强,可以将其看作一块松开的毛巾;温暖越低,一定体积的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就越弱,可以将其看作一块绞紧的毛巾。在迎风坡,水汽被迫爬升,温度降低,意味着松毛巾逐渐绞紧。如果山足够高,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毛巾”达到饱和状态——再绞就要“滴水”,该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继续绞紧,容纳不了的多余水汽便以降水形式排出,开始,降水逐渐增强。由于“毛巾”的含水量总是有限,水汽上升到一定高度,降水达到最大,该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高度”。之后,降水便随高度而递减。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毛巾”由紧放松,由“排水”变成“吸水”,反而使周围环境变干。
9.由图直接可排除A、B、C三项。有些学生可能对D处降水大于C处感到困惑,上述理论建立某地只吹一种风的假设条件下。题中剖面图迎风坡只是针对某一特定风向而言,而降水量是全年各种降水的累积,背风坡也可以有其它形式的降水。迎风坡和背风坡只是相对一种特定风向而言,在某些季风区,随着夏、冬季风向的变化,迎风坡和背风坡因季节而变化,比如斯里兰卡岛东、西两侧降水的季节差异。又如下图所示,由于山脉走向不一定严格与盛行风向垂直,一些水汽可以通过低矮垭口到达非严格意义上的“背风坡”。
10.通过表1,可以总结出“中国由东南向西北内陆,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下降”的规律。东南地区较为湿润,绝对水汽量丰富。西北地区较为干燥,绝对水汽量不足。同样用力逐渐绞紧两块松开的毛巾,吸水多的毛巾先达到饱和状态;再逐渐绞紧,吸水多的毛巾排水增量大。
用“插值法”可知,武夷山递增率介于中央山脉和天目山之间。X山递增率非常低,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应该位于干旱或半干旱区。C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递增率单位(mm/100m.a),推测递增率=(山顶降水量—山麓降水量)/相对高度:X山有可能特低,低到抬升不足以形成明显降水,也有可能特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6 页 共 8 页
高,降水达到最大高度后,降水便一直减少。干旱区蒸发大于降水,短期降雨不足以持续地表径流方式补给河流,更多依赖于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不足。 【答案】:9.D 10.B
图8是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空间示意图。水面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图,回答11~12题。
图8
11.据图判定:图中M地最可能是
A.秦岭 B.太行山 C.祁连山 D.天山
12.下列有关M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是旱作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B.有活火山分布,地热资源非常丰富
C.南侧海拔较低,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北侧为温带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 【解析】:11.按照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估算,M山附近理论降水量应在200mm以下。由于M山的出现造成地形雨,使得该处降水偏高。消除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该处位于干旱区,排除A、B。M山向西北,水面蒸发量急剧增加,排除应该位于N处的天山。
12.由图可知,该山北侧径流深趋于0mm,故多内流河。A、C项描述皆指向秦岭,故亦可据此排除11题A选项。
【答案】:11.C 12.D
图9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13~14题。
3027 峡N 170°E 2338 3764 44° 城市
湾地带国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7 页 共 8 页 河湖 山峰 公路
13.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14.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日照时数与地貌 B. 地面物质与土壤
C. 坡度与人口分布 D. 地面坡度与交通
【解析】:13.根据河流流向可判,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由纬度可判读,该地盛行西风;西风迎风海岸,风急浪高、阴雨连绵,不利于生产活动展开,根据主要聚落和交通干线分布,可判断东南侧处于条件较好的背风坡,故为西北风,处南半球。由图中信息可知③对,峡湾属于一种冰川侵蚀地貌,④对。板块生长边界主要形成海岭、裂谷,冰岛因位于地幔“热点”而属于特例;消亡边界附近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高大褶皱山系,该岛类似于消亡边界附近的岛弧。【注:基础较好学生可区域定位该地属于新西兰南岛,处于消亡边界而排除 ②⑤】
14.该岛西北侧处于陡峭的迎风坡,常年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南侧处于缓和的背风坡,土壤相对较为肥厚,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答案】:13.C 14.A
图10是飞机航拍的某地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图11是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5~17题。
摄氏度/毫米 80 70 60 50 40 30 20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8 页 共 8 页 10 0 -10 (小时) 12 10 8 月平均气温 6 月降雨量 4 每月的 日平均 2 日照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
15. 该地气候类型属于 A. 热带沙漠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地中海式气候
16.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 灌溉设施 B. 人口密度 C. 土壤肥力 D. 河流分布
17. 影响该地每月日平均日照时数的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天气状况 B. 昼夜长短 C. 海陆位置 D. 地形地势
【解析】:15.6、7月份高温,1月气温零度以下,气温年较差大;降水总量为400mm左右,夏雨型,最高单月降水不足100mm,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16.从气候特征可知,该地为半干旱区。生长季降水不足,蒸发旺盛,需依赖灌溉系统。由图可见,农地为圆形,圆心处为水井,白色半径状物体为灌溉设施。中心枢轴灌溉技术最先在美国使用,后被引入到其他缺水国家和地区。
17.影响有效日照的因素:昼长、天气状况、地形。虽然该地夏季降水较多,大气拦截日照天数较多,但无法抵消增加的昼长。由图可知,该地地形平坦,有利于大型中心枢轴灌溉系统应用。平坦地形对有效光照季节变化无影响。
【答案】:15.C 16.A 17.B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以上时,在高空中则会出现0℃层,此时0℃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层高度。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读图12,回答18~19题。
4400 某地某季节0℃层高度 2000 高度/m 4350 河流年径流量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9 页 共 8 页 1900 4300 81800 10m 3
18.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地最可能是
A.浙江 B.湖北 C.广东 D.新疆
19.图示季节应该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该地某季节0℃层平均高度大约在4250m左右,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该地近地面气温约为25.5℃,为夏季。该地径流量与气温成正相关,而且径流量对气温极为敏感,故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答案】:18.D 19.B
读图13,回答20~21题。
70 80 90 100 20
① ② ③ 10
0
图13
20.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该区域赤道逆流盛行,则泰国洪涝灾害爆发 B.该区域水旱灾害频繁,沿海地区多飓风灾害 C.农业类型以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为主 D.图中①南面的安达曼群岛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
21.若全球气候持续加速变暖,则下列情况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图中②岛屿的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B.图中③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10 页 共 8 页
C.我国辽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 D.我国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解析】:20.北印度洋海区冬季盛行赤道逆流,此时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泰国降水较少。由图可知,安达曼群岛呈岛弧链状,属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21.毛竹、水稻喜湿热条件,气温升高,斯里兰卡岛山地毛竹分布的上限海拔升高;黑龙江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马尔代夫群岛属于珊瑚环礁群岛,海水暖化,伴随溶解二氧化碳增多导致酸化,造成大量珊瑚白化死亡。珊瑚死亡后停止往上生长,马尔代夫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甜菜喜温耐寒,中国主要产区为松嫩平原、河套平原,全球变暖,适宜生长地纬度不断变高。
【答案】:20.A 21.D
图14是一位天文爱好者在北半球拍摄的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8字形轨迹图。他把照相机对准选定的方向并固定,在一年中选取若干天(大致每隔固定的天数)的同一时刻拍摄太阳,然后通过数字技术把一年中拍摄的太阳合成到一张照片上,就得到了8字形日行轨迹图。也就是说图示照片反映的是一年中每天同一时刻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注意:图中三段长长的轨迹线是某三个日期从日出至“某时刻”的太阳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22~23题。
ACM B
图14 N S O 22.关于图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由每隔一星期拍摄的照片所合成 F E G W
B.拍摄时间可能是下午某时刻 C.B、C所对应日期相差约6个月 D.A所对应日期是夏至日前后 23.若拍摄地位于哈尔滨(45°N),则图中拍摄时间(地方时)可能为
A.8:30 B.7:00 C.6:30 D.6:00
【解析】:22.图中大约有24个左右太阳位置,时间间隔大约半个月。作如图所示辅助线,由题意可知,A、C、B三个日期太阳运动轨迹为三个同轴圆形,运行时角速度相等,皆为15°/1h。A、C、B三点时刻相等,AF弧度最大,日行需时最久,故日出最早,为夏至日行轨迹。反之,BG为冬至日行轨迹。连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11 页 共 8 页
接A、B,作AB中垂线ME,ME为春、秋分日行轨迹,E为正东方位。B、C所对应日期大于三个月小于六个月。ACB此时未跨越NS线上中天位置,拍摄时刻为上午。
23.由题意和图可知,拍摄时刻晚于当地日出时刻。北京(40°N)冬至日出地方时约为7:25,哈尔滨(45°N)日出晚于北京,选A。
【答案】:22.D 21.A
读图15,回答24~25题。
太阳高度 70º m 12 n 地方时 图15
24.若图15表示某一天两个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则可以判定
A.m一定位于低纬地区 B.m可能昼短夜长
C.n可能位于低纬地区 D.n一定昼短夜长
25.若图15表示某一地点两个不同日期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则可以判定
A.m、n日期可能相差半年 B.该地m日的昼长一定等于n日的夜长 C.从m到n该地一定昼逐渐变短 D.m不可能是国庆节
【解析】:24.M、N两地太阳高度角相同,昼长不同;说明M、N分居直射点O两侧,且与直射点纬度差同为20°。如下图所示: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12 页 共 8 页
又因为M地昼长大于N地,所以M地与直射点O必在同一南北半球。则直射点0纬度取值范围O=(0°,23.5°]。
得出:M地纬度取值范围M=(20°,43.5°];N地纬度取值范围M=(-20°, 3.5°],排除A、B、D。 25.M、N两日太阳高度角相同,昼长不同;说明直射日纬度M、N分居O地两侧,且与所求地纬度差同为20°。如下图所示:M、N地纬度取值范围O=[-23.5°,23.5°]。
又因为直射M纬度时昼长大于直射N纬度时,所以M纬度比同所求地0地在同一南北半球。则所求地0纬度取值范围O=(0°,3.5°]。
得出:M纬度取值范围M=(20°,23.5°];N纬度取值范围N=[-16.5°, -20°)。当且仅当O在赤道上时,从M1到N1,从M2到N2两个时间段间距为半年。但根据0点纬度取值范围,0不能在赤道上。当且仅当M、N纬度值相等时,两地此夜=彼昼。根据M、N两日纬度取值范围,M≠N。根据图示,只有从M2 到N1 时,昼才变短,C说法绝对。根据N纬度取值范围进行时间换算,D正确。
【答案】:24.C 25.D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13 页 共 8 页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第 14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