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省五校联盟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自选模块试题

2022-05-13 来源:筏尚旅游网


浙江省五校联盟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自选模块试题

本试题卷共18 个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将选定的题号按规定要求先用2B铅笔填写在答题纸上的“题号”框内,确定后再用

签字笔或钢笔描黑,否则,答题视为无效。

3.考生可任选6道题作答;所答试题应与题号一致;多答视为无效。

语 文

题号:0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寒 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 开头两句至少包含三层意思,试分析。(5分)

2. 诗的最后一句以写景作结尾,请你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5分)

题号:02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乡村篱笆 杨树培

篱笆是乡村特有的景致,就像其它乡村特有的事物一样,篱笆代表着乡村的某种表情。它的身上藏着一种隐秘的不为人知的东西,区别于城市的狡诈和圆滑。 篱笆的前身是苍翠葱绿的竹子和树木,这都是一些离土地最近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篱笆也是乡村的另外一种植物,只不过它更加随意一些,不需要生根就能进入黝黑的泥土,稳稳当当地排列在一起就可以站得很牢靠。用城市里流行的话来说,篱笆该是一道原生态的环保的墙。

但我却更倾向于认为篱笆是一道朴素的没有处心积虑的屏障。它不是城市里的墙:坚固封闭,钢筋铁骨,高耸而板着严肃的脸,对来人充满了讳莫如深的戒备。篱笆是敞开的,它的门往往用藤条缠绕,轻轻绕开藤条就能够进入宅院。其实篱笆要遮挡的并不是陌生的来人,乡村的主人从来都不拒绝陌生人的到访。在乡村,来者是客,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篱笆遮

第 1页 共 16页

挡的仅仅是那些不晓世事的鸡狗,有顽皮一些的会跑到院子里糟蹋晾晒在地面的谷物,或毁了门前那一畦水灵的青菜,或推门而入在房屋后留下些恶作剧般的纪念。所以,乡村的人便筑起了一道篱笆,疏朗敞开,低矮简易,将那些偷偷溜出来在乡村的路上玩耍的鸡鸭,还有呆头呆脑的贪吃的鹅都挡在了院子外。

如果院子是乡村的裙摆,那么篱笆就是裙摆上的花边;如果院子是乡村人们敞开的心扉,那么篱笆就是他们心里缤纷的色彩。篱笆和院子一起成为乡村最精致的风景。很多年之后,走出乡村,睡在城市没有泥土味的夜晚中,我常常以梦见篱笆和院子的方式怀念乡村。乡村的篱笆是各有特色的,就像那些各样的花边,有素淡点的,银灰色的树篱上缠绕着棕色的藤条,藤条线条简洁,节奏极其明快;也有热烈些的,那都是泛青的树枝,篱笆上爬满了柔嫩的青藤,一根四处游荡的牵牛,或是一棵野葡萄、一棵扶芳藤。春天到来,照例会有盛大的花事,淡黄的、深紫的或浅红的花都顺着篱笆的脊背倾泻下来。运气好的时候还会遇见一两棵小雏菊或者一两棵丁香静立篱笆边,那是篱笆的邻居,她们并不在乎站在篱笆墙的里面还是站在篱笆墙的外面,她们也不轻易挪动自己的脚步。当然,乡村的人们对于这些植物也是友好的,并不去打扰她们春天里的雅致心情。 光顾篱笆的还有另外一些客人,比如红色的蜻蜓或者一身黑衣的蝴蝶,她们安静地在低空里漫步,累了就停在篱笆上,变成篱笆身上一件灵动的饰物,或者顺着篱笆上的藤叶飞过去,让你误以为是一朵火红的或者黑色的花突然飞了起来。篱笆是蝴蝶、蜻蜓、蜜蜂们的停靠站,她们带着各样的心情从远处飞来降落在此,又带着各样的心情飞向远处。没有哪一只鸟哪一只蝴蝶想把自己的巢筑在这里,它们都明白篱笆只是月台,有众人经过,那里不适合长期居住,偶尔也会有只极大意的鸟儿把自己的巢筑在篱笆墙一头枝叶繁茂的地方,这大致是一种错误,但这样的错误它们并不常常犯。

篱笆就是这样,它并不是乡村中不可或缺的事物,但却是勾勒我乡村记忆必不可少的,没有篱笆的乡村会失去一些富有韵味的节奏和线条。所以,篱笆对于乡村的美丽来说,是少女流畅的黑发间跳动的红发卡,或是她洁白的裙摆上的一圈考究的花边。

(选自《生态文化》 2007年第2期)

1. 本文中―篱笆‖这个意象有哪些特征意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

2. 第四自然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赏析。(5分)

数 学

题号:03

“数学史与不等式选讲”模块(10分)

已知正数a,b,c,且abc3

(1)求证:3a13b13c16

(2)求

abc的最小值. 3a3b3c第 2页 共 16页

题号:04

“矩阵与变换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模块(10分)

4x1t5已知L: ( t为参数)

3y1t5(1)以直角原点为极点,以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 (2)曲线C:2cos(4),若直线L交曲线C于A、B两点,

(i)求弦AB的长

(ii)设AB中点为M,求M点与N(1,-1)的距离。

英 语

题号:05

阅读理解(分两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

第一节 根据短文内容,从A、B、C、D、E中选出最适合放入短文空缺处的选项,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选项。

Four people in England, back in 1953, stared at photo 51. It wasn’t much –a picture showing a black X. But three of these people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figuring out what the photo really showed—the shape of DNA. The discovery brought fame and fortune to scientists James Watson, Francis crick, and Maurice Wilkins. The fourth, the one who actually made the picture, was left out.

Her name was Rosalind Franklin. ―She should have been up there,‖ says historian Mary Bowden. ―If her photo hadn’t been there, the others couldn’t have come up with the structure.‖ One reason Franklin was missing was that she had died of cancer four years before the Nobel decision. _____1_____.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the 1950s, Watson and Crick tried to make models by cutting up

第 3页 共 16页

shapes of DNA’s parts and then putting them together. In the meantime, at King’s College in London Franklin and Wilkins shone X-rays at the molecule(分子). The rays produced patterns reflecting the shape.

But Wilkins and Franklin’s relationship was a lot rockier than the celebrated teamwork of Watson and Crick. Wilkins thought Franklin was hired to be his assistant. ____2______.

What she did was produce X-ray picture that Watson and Crick that one of their models was inside out. ____3_____ That angered Watson, who attacked her in return, ―Mere inspection suggested that she would not easily bend. Clearly she had to go or be put in her place.

As Franklin’s competitors, Wilkins, Watson and Crick had much to gain by cutting her out of the little group of researchers, says historian Pnina Abir-Am. In 1962 at the Nobel Prize awarding ceremony, Wilkins thanked 13 colleagues by name before he mentioned Franklin. Watson wrote his book laughing at her. Crick wrote in 1974 that ―Franklin was only two steps away from the solution.‖

No, Franklin was the solution. ―She contributed more than any other player to solving the structure of DNA._____4_____,‖ Abir-Am says. This was backed up by Aaron Klug, who worked with Franklin and later won a Nobel Prize himself. Once described as the ―Dark Lady of DNA‖, Franklin is finally coming into the light.

第一节 根据短文内容,从A、B、C、D、E中选出最适合放入短文空缺处的选项,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选项。

A. But the college actually employed her to take over the DNA project. B. She must be considered a co-discoverer

C. But she discovered the black X --- the shape of DNA. D. And she was not shy about saying so.

E. Now scholars doubt that Franklin was not only robbed of her life by disease but robbed of credit by her competitors.

第二节 根据短文所给的信息回答问题,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5.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题号:06

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填入括号中单词的正确形式,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Once there lived in Egypt a famous philosopher(哲学家) named Zun-Nun. One day a young man came to visit him and asked ___1___, ―Please, sir, why are great people like you ___2___ (dress)in such a way?‖

Handing his ring to the man, the philosopher said, ―I will answer your question, ___3____ first you must take this ring to the market and sell it for one gold coin.‖

___4___(look) at the dirty ring, the young man replied in surprise, ―One gold coin? Could this ring be sold at that __5___?‖ Then he went to the market. He showed the ring to the vegetable, meat, fish traders, and others. The fact was that no one was willing to ___6____ a gold coin. He went back and said ___7____ to Zun-Nun, ―I didn’t manage to sell it. They all thought a gold coin was too high a price for such an ugly ring.‖ ___8__ a smile, Zun-Nun said, ―Now go to the gold shop at the back of this street, and show ___9___ to the owner. Don’t give your price; just wait and let him tell you how much he would like to pay.‖

The young man went to the shop, returned and reported, ―The traders in the market don’t

第 4页 共 16页

know the ___10___ of this ring. The gold trader said he would pay one thousand gold coins for it.‖

―That’s the answer to your question, my young friend. A person cannot be valued only from his dress.‖ Zun-Nun said gently.

政 治

题号:07

“经济学常识”模块(10分)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与经济萧条。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扩大而不是削减财政赤字,以弥补私人消费不振。

⑴材料反映了凯恩斯主义怎样的政策主张?

⑵凯恩斯主义认为是什么造成“私人消费”不振的?

题号:08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块(10分)

王刚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自费出国旅游。在旅游中,王刚乘坐摩托艇时遇风浪撞击造成腰部受伤,经鉴定为十级伤残,花去医疗费四万多元,王刚家人与旅行社多次协商,但是索赔未果。

⑴王刚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是什么?

⑵王刚要起诉旅行社获得人身损害赔偿,本案应由谁来举证? 如何举证?属于哪一种类的证据?

历 史

题号:0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2分)你认为材料二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

第 5页 共 16页

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

史依据。(4分) 题号:10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庆祝其生母六十寿辰而建的。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八十年代末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建并被光绪帝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严重破坏,1902年慈禧再次斥巨资修整,形成如今的规模。后颐和园又经历了北洋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园林荒芜,建筑残破,景象极为凄凉。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颐和园开始了崭新的历史篇章。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引自《百度》

(1)颐和园有何历史地位?在近代颐和园的大重修的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6

分)

(2)作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成员,请例举两个具体建筑实例来说明颐和园所蕴含的文

化价值。(4分)

地 理

题号:11

“城乡规划”模块(10分)

1. 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般为 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 年。(4分) 2. 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3. 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 5 5 5 5

10 10 10 方块中的5、10表示楼层数。空白方块为绿化等非建筑用地。请你计算该小区的容积率。(2分)

第 6页 共 16页

题号:12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模块(10分)

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2分)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3分)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3分)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2分)

物 理

题号:13

“物理3—3”模块(10分)

(1)以下说法正确是 ▲

A.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

B.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减小,而分子间斥力也减少 D.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布郎运动

(2)如图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

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活塞上方存有少量液体,将一细管插入液体,利用虹吸现象,使活塞上方液体缓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大气压强与外界的温度均保持不变,下列各个描述理想气体状变化的图像中与上述过程相符合的是 ▲ 图,该过程为 ▲ 过程(选填―吸热‖、―放热‖或―绝热‖)

第 7页 共 16页

(3)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 mL溶液

中有纯油酸0.6 mL,用注射器测得 l mL上述溶液有100滴,将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 cm。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得: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题号:14

“物理3—5”模块(1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

C.一个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迁到基态时,最多能国徽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用黄光照射光电管中的碱金属涂层时,毫安表

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此时电压表读数为U。若此时增加黄光照射的强度,则毫安表 ▲ (选填―有‖或―无‖)示数.若改用蓝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则毫安表 ▲ (选填―有‖或―无‖)示数。

(3)请以下面题给的模型证明: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机械能损失最大。如图所

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B球静止,现让A球以v0的速度向着B球运动,发生正碰。

化 学

题号:15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10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种化学元素。

第 8页 共 16页

(1)T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Q、R、M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下列有关上述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G单质的熔点高于J单质,是因为G单质的金属键较强 ②J比X活泼,所以J可以在溶液中置换出X ③将J2M2溶于水,要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

④RE3沸点高于QE4,主要是因为前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4)加拿大天文台在太空发现了EQ9R,已知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形成8电子或2电子稳定

结构,是直线型分子,不存在配位键。写出其结构式: 。

(5)G与R单质直接化合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G3R。该晶体具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每

层中,G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每个六边形的中心有一个R原子。层与层之间还夹杂一定数量的原子。请问这些夹杂的原子应该是 (填G或R的元素符号)。

题号:16

“化学与技术”模块(10分)

硫酸是工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在化学工业的很多领域都要用到浓硫酸。 (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我国采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 中 进行(填仪器名称)。

(2)为了有利于SO2转化为SO3,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多层催化剂且

有热交换器的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反应。在如图所示的装

置中, C处流出的气体有 ;SO3进入 (填仪器名称)用 吸收,得到浓硫酸或发烟硫酸。

(3)实验测得SO2反应生成SO3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有关,请根据下表信

息,结合工业生产实际,选择最合适的生产条件是 。

第 9页 共 16页

(4)现在欲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向装置中通入氮气且保持体积不变 B、向装置中通入氧气且保持体积不变 C、添加更多的催化剂 D、降低温度,及时转移SO3

(5)由吸收塔排出的尾气中有SO2的含量如果超过500μL/ L,就要加以处理后才能排出,

处理方法之一是用氨水洗涤烟气脱硫,用方程式表示氨水洗涤吸收塔排除的尾气的化学方程式

生 物

题号:17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10分)

下面是有关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实验,请回答:

(1)培养大肠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实验前所需的各种器材如三角烧瓶、培养皿等需

要经过 法灭菌。

(2)配置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时,根据―细菌喜荤,霉菌喜素‖的规律,通常在培养基中

加入 作为营养物质,还需要考虑温度、渗透压和 等条件。

(3)大肠杆菌培养和分离的实验中,在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 ,培

养液经 后,在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 ,并将培养皿 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可以获得右图效果。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可以依据 的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初步的鉴定。

(4)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在制作果酒、果醋、泡菜的过

程中,分别用到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 。

A.酵母菌、乳酸菌、乳酸菌 B.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C.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 D.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

题号:18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10分)

第 10页 共 16页

某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鲫鱼、乌鱼等水生动植物。由于池塘附近有一些工厂和居民区经常向池塘中排放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当污水流入池塘后,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不断分解有机污染物和消耗溶解氧,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致使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败,其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出难闻的气味(硫化氢、氨等)。通过生物净化技术的治理后,水体状况得到改善。治理前后水体的溶氧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系统中的各种 的代谢作用除去污水中的污染

物。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人为地 生态系统的 能力,从而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

(2)溶氧量的变化状况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因此,可以把溶氧量作为水

体 的标志。水体污染过程中溶氧量的变化可用 表示。若曲线中最大缺氧点(Cp) (大于、小于、等于)规定数值,说明排入有机污染物过多, 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 (3)缺氧严重时, 微生物大量繁殖,对 (化合物)进行分解产生硫化氢、

氨等物质,导致水质变坏并腐化发臭。

语文答案

第 11页 共 16页

英语自选模块 参考答案

05号题

1. E 2. A 3. D 4. B

5. The unfair treatment of Franklin. 06 号题

1. politely 2. dressed 3. but 4. Looking 5. price 6. pay 7. sorry 8. With 9. it 10. value

数学 选修1B模块答案

题号:03答案

第 12页 共 16页

(2)由柯西不等式得:

(abc)(a(3a)b(3b)c(3c))(111)29 3a3b3c又a(3a)a(3a)22a(3a)(3a)212a3a3a3()2 23此时,a1时取“=‖号;同理:b(3b)2,c(3c)2.

abc3abc的最小值为,所以,当abc1时,3a3b3c23a3b3c3 2(提示:本题也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如:

aa(3a)a,其中a(3a)23a42也可以构造函数f(x)x(3x)(x(0,3)用导数求最大值)—————————10分

题号:04答案

(1)直线l:3x4y10

令xcos,ysin代入直线方程得:3cos4sin10

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1.————————————3分

3cos4sin第 13页 共 16页

(写成

3co4ssi1n0的形式不扣分)

地理1B模块 参考答案

“城乡规划”模块

1.20、5。(4分)

2.城市和乡村功能区的科学组织和土地的合理利用。(4分) 3.1.67。(2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1)①地与④地区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2分)

(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3分)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3分) (4)蝗灾。(2分)

题号:08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块

⑴王刚与旅行社之间的纠纷协商不成,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就是诉讼。(2分)

⑵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谁主张,谁举证。王刚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要求赔偿,王刚负有举证责任。(2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举证:①旅游合同。王刚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及王刚的身份证和旅行社开出的旅游服务费发票、出国通知等属于书证。②旅行社领队或游艇服务商关于事发经过的书面材料,能证明王刚在旅游过程中受伤的事实及因果关系。这属于证人证言。③医院病历、出院证明、鉴定结论,证明王刚身体受到伤害所遭受的物质损失及赔

第 14页 共 16页

偿范围、赔偿标准。这属于鉴定结论。(6分)

历史1B模块 参考答案

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失误: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2分)

正确;(1分) 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3分)

(2)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宣传两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觉醒。(4分)

10.【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颐和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博物馆式

皇家园林。(2分)

颐和园遭到的两次“毁”是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罪证,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缩影;颐和

园的屡建,是统治者贪图享乐腐败的反映。(4分) (请见反面)

物理模块 参考答案

题号:13(10分)

(1)AC (2分) (2)D 吸热 (4分) (3)710-10 (4分)

题号:14(10分)

(1) BD (2分) (2)无;有 (4分) (3)(4分)

第 15页 共 16页

化学模块答案

生物1B模块 参考答案

题号:17(10分)

(1)高压蒸汽 (2)蛋白胨(酵母提取物) pH

(3)扩大培养 稀释 涂布分离 倒置 菌落 (4) B (2分)

题号:18(10分)

(1)微生物 放大和强化 自净

(2)自净状况 氧垂曲线 小于(2分) 超过 (3)厌氧 蛋白质(有机污染物)

第 16页 共 1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