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睿思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9期
该论文为湖南工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女性主义框架下的译者主题性研究——以《飘》的译本为例)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3—04—30
作者简介:张睿思(1985— ),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张睿思
(湖南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的译者主体性做出了新的阐释。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李美华和傅东华翻译的《飘》,探讨了女性译者在翻译处理上所发挥的译者主体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译者主体性;《飘》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9—0120—0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美开始兴起女权主义运动,女权主义者开始“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精神枷锁,创立反传统的女性文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其以女性主义批评立场指导翻译实践及翻译研究的思潮,对整个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的实质
在传统译论中,译者是原作者的侍女,女人要侍奉男人,译者与女人都处于劣势的地位。原作被认为是强壮、生成的男性,译作本被认为是柔弱、派生的女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的翻译理论进行了质疑和反叛,拆解了传统的二元对立:原作/复制,作者/译者的对立,认为其存在于一个连续体中,翻译和其他形式的写作一样都是“意义的流动创造”。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让翻译的主体——女性,不再隐形。女性主义相信,社会性别不是最初身份,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不确定的建构。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中的女性形象的理解和翻译是有差异的,女性形象可以根据译者的性别态度来修正。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中对原作的理解、调整和改动充分体现了其主观能动性。
二、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在《飘》译本中的影射
(一)心理活动
Example 1
The original:Ashley to marry Malanie Hamilton! Oh, it couldn’t be true! The twins were mistaken. They were playing one of their jokes on her. Ashley couldn’t,
couldn’t be in love with her….oh, she couldn’t be mistaken!——Because he was in love with her! She, Scarlett, was the one he loved——she knew it!
Lady Li’s version:希礼要和韩媚兰结婚!噢,这不可能是真的!兄弟俩一定是弄错了。他们又跟往常一样在跟她开玩笑吧。希礼不可能,绝不可能爱上她的……噢,她不可能搞错的!——因为他在爱着她!她,郝思嘉,才是他爱着的人——她知道这一点!
Mr.Fu’s version:希礼要和韩媚兰结婚了!啊,这是不真实的!是他哥俩弄错了,是他们跟她开的一个玩笑吧。希礼是不能爱她的……思嘉自以为决不会错的!——因为他是爱她的。她,思嘉,才是他爱的一个人——这是她知道的!
在这段对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中,李美华的译本传递出郝思嘉在得知自己心上人要娶别的女人的时候,迸发出的强烈的内心情感。首先,“希礼要和韩媚兰结婚”表现了郝思嘉语气强烈,对这个事实感到很震惊。而傅译的“希礼要和韩媚兰结婚了”完全是另一种口吻,被动、挣扎、无可奈何。李译中出现了四次“不可能”,生动刻画出郝思嘉独立的个性,强烈的反叛意识。“郝思嘉”比“思嘉”更独一无二,她在宣告自己的身份,自己才是希礼爱的人、要娶的人!相比之下,傅译中的女主人公那有些霸气的形象被弱化了许多。两位译者笔下的郝思嘉是完全不同的形象。一个独立,刚烈,一个犹豫,软弱。
Example 2
The original:She thought dully what aunt Pitty would say, if she could see her sprawled here on the front porch with her skirts up and her drawers showing but she didn’t care. She didn’t care about anything.
Lady Li’s version:她闷闷不乐地想,要是白爹姑妈看见她伸开四肢躺在屋前的游廊上,拉起裙子,连内裤也露了出来,不知她会怎么说,可她才不在乎呢。她什么都不在乎了。
Mr.Fu’s version:她也知道她现在这般形况,要叫白蝶姑妈看见了,一定又要惊吓得什么似的。但是她不管了,她什么都不管了。
这段是描述郝思嘉经历了恐惧、紧张与绝望,在媚兰平安产下一子后,身心完全放松的状态。李译完全再现了女主人公的率真、思想开放和她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桎梏与偏见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女性需要解放、自由、独立。女性译者对此加以肯定与赞赏,而在男性译者看来,郝思嘉的这番举动是极为不检点的,大逆不道,破坏了“淑女”的形象,于是,傅译省掉原文直白的描述,用模糊的语言带过。
(二)社会准则
Example 1
Original:A startling thought this, that a woman could handle business matters as well as or better than a man, a revolutionary thought to Scarlett who had been reared in the tradition that men were omniscient and women none too bright.
Lady Li’s version:这真是令人震惊的念头,男人和女人一样,可是料理生意上的事,甚至比男人料理还要好。思嘉成长的环境有这么个传统,即男人无所不知,女人却不太聪明。对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思嘉来说,这个念头无疑是个富有革命精神的想法。
Mr.Fu’s version:说到一个女人对于生意事情能够比男人还要做得好,这一种思想在思嘉是觉得惊人的,含有革命意味的,因为思嘉所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的传统观念,总都以为男人是万能的,女人都是无知无识。
男性在社会中占主导、支配地位,女性在社会中处于被动的、被支配的地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译者的性别体现了他们不同的立场。傅译把原文中位于句首的“a startling thought this”放在句末陈述,极大地削弱了语气。“as well as or better than”,李译用“一样……甚至……还要好”等短句来加强语气,表达女性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男性。对于
“revolutionary thought”,李美华的“富有革命精神”是对女性的肯定与张扬,在傅译中,译者有意回避,这种革命精神被削弱了,仅仅只是“含有革命意味的”。
Example 2
The original:Ellen’s life was not easy, nor was it happy, but she didn’t expect life to be easy and, if it was not happy, that was woman’s lot. It was a man’s world, and she accepted it as such. It as a man’s world, and she accepted it as such. The man owned the property, and the women managed it. The man took the credit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he woman praised his cleverness. The man roared like a bull when a splinter was in his finger, and the woman muffled the moans of childbirth, lest she disturb him…men were rude and outspoken, women were always kind, gracious and forgiving.
Lady Li’s version:埃伦的生活并不安逸,也谈不上幸福,但她从来不指望生活过得安逸。而如果不幸福的话,那也是女人的命。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她接受了这一点。是男人拥有财产,由女人来管理而已。管好了是男人的功劳,女人还得称赞他的聪明能干,男人手上扎了一根刺便大喊大叫,像只公牛一样,而女人连生小孩的时候也得拼命忍住呻吟,生怕会打
扰男人……男人粗暴无礼,说话没遮没拦;女人却总是宽厚善良,通情达理,还老要原谅别人。
Mr.Fu’s version: 爱兰的生活并不舒适,也并不快乐,但她本不曾期望生活的舒适。至于不快乐,她也认为女人命该如此的。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她早就已经承认了。财产是男人所有的,女人不过是替他们管理管理。管理得好,名誉是男人得的,女人还得从旁称赞他能干。男人划破了一个指头,便要像雄牛一般大吼,女人养孩子,却只能闷声地呻吟,为的是怕男人听了不舒服……男人可以毫无忌惮、无话不谈,女人必须一直柔声斯文、吞声饮泣。
这段对埃伦生活状态的描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男性与女性社会状况的强烈对比。男女译者在这段对男性、女性的描写上充分体现了其立场的差异。“expect”在李美华笔下译成“指望”,反映女性译者对埃伦的同情,在当时的社会里,女性想要过舒适安逸的生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幸福也是“命”,逃脱不了的命运。傅译的“期望”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accept”究竟是女性译者的“接受”还是男性译者“承认”更适合?前者传递的是对现实的否定、被动、无奈的信息,而后者表达的是对现实的肯定,对男权社会的肯定。作者笔下男性的“rude and outspoken”,女性的“kind,gracious and forgiving”,表达了作者对男性负面的形象的否定,同时,对女性的优秀品质则大力赞赏。李译充分地再现了二者的差异和对比。而在傅译中,译者有悖于原文的意愿,有意识地掩饰了男性性格上的缺点,而对女性的优点也采取回避态度,没有展现出来。
三、结语
通过对女性译者(李美华)和男性译者(傅东华)在翻译《飘》时所采取的翻译手法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女性主义译者力求破除社会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努力争取女性的尊严和社会地位。用女性主义翻译观来看译者主体性,给翻译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启迪。
[参考文献]
[1]Flotow,L.V.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Mithchell.M.Gone with the Wind[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Simon Sherry.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London: Routledge,1996.
[4](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傅东华译.飘[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
[5](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6]耿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7]游晟.谁在翻译?——女性主义译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8]邢慧娟.漫谈女性主义与翻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9]杜华卿.西蒙的女性主义翻译观——女性身份认同与翻译[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10]郭庆,张媛.将“信”的标准融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5(5).
[11]冯文坤.舞者,还是舞?——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2]姜广,潘幸荣.论女性主义译论及其积极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3]陈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4]兰彩玉.女性主义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5]张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语言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
[16]金兵.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7]刘军平.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中西话语[J].中国翻译,2004(4).
[18]蒋骁华.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4(4).
[19]徐来.在女性的名义下“重写”——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4).
[20]张景华.女性主义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J].中国翻译,2004(4).
[21]刘亚儒.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起源、发展和现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