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水利水电项目建设中,由于缺少对项目的管理和施工质量的监控和监督,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了工程的实际使用效果。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就必须利用信息化技术,从源头上解决施工管理问题,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与管理水平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大力发展水利水电事业,既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涝灾害对社会的危害,又可以缓解中国城市用电的紧迫性,加快中国建设“绿色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一、建立水利系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水利工程的概念
水利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发、控制和保护,并能保护周边环境,起到防洪、抗洪水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实施,包括农田灌溉、水力发电、生活供水、防洪减灾等。在进行水利建设的时候,往往会涉及村庄的整体搬迁,土地征用,这些都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大事,必须要做好最好的规划和安排。
(二)管理决策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制订一套较为详尽的信息系统。比如,在实施项目之前,要对各个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搜集施工所需要的资料,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全面分析,一旦发现问题,
就提出建议,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传统的建筑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水利项目的要求,应根据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对施工过程进行细致地跟踪和分析,以便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将水利项目的信息化应用到项目管理中,能极大地提高项目的效率和精确性。
(三)加强施工资源共享
水利工程项目的文件资料数量庞大,内容复杂,文件种类繁多,施工单位的施工文件、监理文件、工程设计文件等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水利项目的建设管理中,必须强化资源共享,以保证各项目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化的时代,可以依据档案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完备的档案管理体系,便于施工人员查阅档案。
二、信息化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一)图像监视技术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中,运用网络视频监测技术和监测数据处理技术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网络摄像机实时跟踪和监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它是预防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多位于偏远地区,受施工人员、施工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仅在一些重要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在施工的时候,会有一些疏忽和质量控制不到位的原因。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有关信息技术也日益成熟,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远程实时监测技术。通过在工地各个部位设置高精度的网络摄像机,将整个工地的监控范围全部覆盖,并利用高速网络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工序实时传送给监控室,从而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监理人无法现场监督施工质量的难题。同时,实时地将由网络摄像机拍摄到的施工影像进行实时回放和监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利用高清摄像机,实时传送有关影像和视频数据,可使监理人员24小时监测工程质量。当监控者在监控室内发现有违建行为时,利用事先设置的感应装置,可以快速确定违建人员及作业地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建筑问题的蔓延及再发生。科学、合理地设置监测点,实时、高效地传输图像和视频数据,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编码和变换对数据进行压缩,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地存储,并可将一个月内的高清摄像机记录下来,方便监理人员实时回放查看工地各个环节。另外,运用这一技术,可以为施工监理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可以对工地上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动态监测,以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提高施工质量。
(二)GPS监控技术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质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GPS由于具有高精度、高定位等优点,在水利水电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应用。GPS技术克服了时空和环境的局限,可以实时地提供实时监测和反馈监测对象的三维坐标和移动速度,从而可以实时监测和反馈大坝的施工质量。在 GPS的帮助下,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的测量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以往的测试台直接获取,只需要使用 GPS技术就可以轻松灵活地获取测量范围内的资料。GPS采用高精度的位置信息,采用静态观测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减少工程单位的测量时间,同时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此外, GPS系统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技术训练就能正确地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企业的工作压力,节省了人工费用。另外, GPS还能打破时间的局限,实现全天工作。GPS技术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应用:首先,将 GPS定位系统安装在碾磨机上,通过采集到的卫星信号,由后台生成真实的三维坐标,然后通过工业电脑将数据传输到卫星服务器;其次,采用处理器对碾压区域进行离散处理,获取碾压区域的相关信息;最后,对数据进行管理,并使用因特网对数据进行数据管理、备份等。
三、信息化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管理 (一)关注材料质量的控制
建筑物料的管理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首先,在选材方面,应按工程设计规范,选取符合工程应用要求、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各种材料参加工程试验,并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其次,进场时要检查所保存的物料资料,检查物料的品质情况。在物料的搬运和储存中,必须保证物料的稳定性,在物料使用时,要将物料的使用情况记录下来。若发现物料使用过程中有任何不正常现象,必须向上级报告,并完成物料的替换和责任跟踪。
(二)强化人员综合素质管理
首先,在人员的选取和识别上,必须在工作系统中对其进行识别。在信息系统的辅助下,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身份验证,才能进入工地,以保证在工地上工作的人员与系统中的记录相符。其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数量、施工内容等会有一定的差别,需要根据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确定各个阶段的管理责任,并报相应的责任人,以保证施工的效果。此外,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理失误、技术失误等,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将失误的情况详细地记录在工作档案中,有选择性地发布事故,以达到警告的目的。
(三)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体系。可以与一般的大型项目施工安全工作体系相结合,构建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在具体目标、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员工在入职前要进行安全培训,熟悉安全管理体系和工作中的危险;安全教育要与施工周期相结合,通过定期宣传、海报、标语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同时,要保证安全设施和设备的正确使用。
(四)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
质量监管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需要整合各种监管力量,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首先,对质量进行阶段性的检验和质量审计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监控手段,必须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审计,并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其次,要与公众监督相结合,加强质量监管。水利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公众工程,有关管理部门会定期对其进行监管,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积极配合,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
结语:总之,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中,系统和复杂的特征越来越突出,这就给各施工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信息化技术与施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在工程建设中,要强化对各阶段的质量监控,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是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钊平.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J].珠江水运,2021(23):43-44.DOI:10.14125/j.cnki.zjsy.2021.23.019.
[2]程海.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21,47(12):221-222.
[3]刘桐.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12):19-21.
[4]裴泽华.信息化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02):83-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