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在中国的现代汉语中既是新词又是多义词 这一词出自于希腊,我国“严夏”是引进逻辑这一词,在英国留学学习逻辑学,经济学等各自然科学,并且是翻译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穆勒名学》《名学浅说》两本逻辑学逻辑学这一词的引申义有1、客观规律、规则{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客观世界之中的规律规则{逻辑学中总结出来的}3、观点、思路、看法。4、逻辑词等同与逻辑学{指这一门学科}。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分为形式逻辑和辩论逻辑{与哲学想结合}
与数学想结合形成了形式逻辑{1}传统形式逻辑演绎逻辑、归纳逻辑{2}现代形式逻辑又称数理逻辑{符合逻辑}
与哲学相结合形成了辨证逻辑。{认识论} 逻辑学的发源地: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产生的原因:辩论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在2000多年以前,兴起了对逻辑学的研究。
古中国:逻辑是中秋战国时期兴起的是在辩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产生中国最早的逻辑学《名辩之论》。
古印度:是在公元前的5实际的前后兴起的逻辑学研究,也是在辩论的基础上产生逻辑学。逻辑学与佛经结合《因明》
古印度的因明是唐僧翻译出来的
被盈室佛教僧人所继承 古印度亚里士多的研究的因明 亚里士多德是思想家百科全书称为逻辑之父。 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是《工具论》
培根代表作是《新工具论》 二、形式逻辑学的对象
{一}含义: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 1、思维是寻找答案的过程{思维离不开人类的认识} 人类认识分为两部分:
感性认识:通过人的感观,不通过大脑的认识。 理性认识:通过思考、想、得出的结论,称之为思维阶段。
2、逻辑形式:思维的内容:反映判断,推理中的特定的对象及其属性。
思维的逻辑方式:思维内容的分部之间的一种联系方式。
所有的S是P{S是对象,P是S所研究的性质或结果} 逻辑的变相是思维的结果。 逻辑的常项是形式。 所有的S是P
只有S才是P 两者变相相同常项不相同 第二章 概念
一、概念概述
{一}、概念是指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形成。
{二}、概念的词项{汉语之中词和词的统称}叫做词项。 两者关系:概念是词项的思想内容,而词项是概念的一种物质载体。
原则:1、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项来表达。
2、同一个词项可以用它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3、实词都表达概念虚词 连词读不表达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结合体,都是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的组成。
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那些特有属性的对象{满足概念的内涵}
“人”的内涵:会思维、会制造工具
“人”的外延:所有的人会思维、会制造工具的人{除植物人和精神病人}
不是它的内涵就一定不是它的外延 是它的内涵一定是它的外延。
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和特点:确定性;灵活性。
三、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表示独一无二的,外 是独一无二的,在特定的 控中,所发生的一些特定的时间而形成的概念,我们叫做单独概念。{汉语中的专有名词都属于单独概念}。
包含数量、序列、最高程度(这些词叫摹状词)限制以及这个和那个的词,我们都称为单独概念,如果我们在一些词前加上摹状词就变成了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 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事物构成的概念。 3、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区别:在概念前可以加下“所有的”或“有的”的是普通概念;不能在前面加“所有的”或“有的”是单独概念。
[二]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1、类:它是有许多事物所够成的,其中的每一事物叫做这一类的分子,类所具有的属性,够成它的每一个分子它都具有。
2、集合体:它也是有许多事物所够成的,其中每一事物只是做为个体,有机的组合在一起,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够成它的每一个,个体不具有或不尽具有。
类和集合体的共同点:都是有许多事物够成的。 不同点:类所具有的属性,它都具有。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它不具有或不尽具有。
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例: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是集合概念。(例: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
所有的单独都是非集合概念。所有的普遍概念集合概念。
(三)正概念(肯定概念)和负概念(否定概念) 给负概念一个特定的范围叫论域。
负概念是和它所对应的正概念的外延之和,所找出的外延之和就是负概念的论域。
四、概念外延间的同和异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
几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是相同的,这样的关系我们叫相容关系。
1、全同关系:(又叫同一关系或重合关系)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相同的,内涵不尽相同。
S P 特点:所有的S是P(S全部的外延都包含在P的外延之中);所有的P是S。
2、从属关系
一个概念是全部的外延和部分外延相重合的关系,称为从属关系。
外延相比较而言,大的称为属概念(P);外延相比较小的称为种概念(S)。
种属关系是相对而言的。 Sp
特点:所有的S是P;有的P不是S。 (1)从属到种的关系叫属种关系 p
S(2)从种到属的关系叫种属关系
Sp3、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是重复在一起的。 S P
特点:有S是P;有S不是P
有P是S;有P不是S。
(二)概念的外延关系没有任何相同之处,我们称之为不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只有全异关系一种)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相同。
S P 1、矛盾关系:S、P之间是全异关系,并且S、P两个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属概念。
Q
凡S不是P;S与P之和小于1
2、反对关系:S、P两个概念是全异关系,并且S、P两个外延之和小于它们的属概念。
Q
凡S不是P;S与P之和小于1(例如: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是反对关系)
第三章 判断
一、判断:是指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判断对思维对象断定的一种情况,我们都称为判断.
(有所断定包括肯定和否定)
句子不一定是判断;判断一定是句子。
[所有判断有真假,符合客观事物的是真“+”“T”“1”;不符合客观事物的是假“-”“F”“0”]
二、判断的种类: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S P S P 非模态判断:1、简单判断(只判断一种对象)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联系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二、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是指断定的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一种性质的判断,就叫做直言判断。
(一)判断的四要素:量项(所有的[全称量项]、有的[特称量项])、主项(S)、联项(是、不是)、谓项 (P)。
联项看作是质的标准;量项看作是量的标准。 (二)[判断类型] [逻辑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A); 所有的S是P 全称否定判断(E); 所有的S不是P 特称肯定判断(I); 有的S是P 特称否定判断(O); 有的S不是P 单称肯定判断; 这个S是P 单称否定判断; 这个S不是P (特称的量项可以省略)
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两者互为矛盾关系,一真一必为假。
主项是由单独单独概念充当的判断叫单称判断。 三、性质判断的周延性(是对判断主谓项外延的一种断定。)
情况断定分为二种:(一)周延:如果一个性质判断,
能够断定其主项和谓项,它的全部的外延,那么主项和谓项就是周延的。(二)不周延:如果一个性质判断,不能够断定其主项和谓项,它的全部的外延,那么其主项和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性质判断的性质:(一)周延性只能是性质的判断中的断定;(二)断定主项和谓项全部的外延;(三)主项和谓项是概念充当的,必须是由具体的性质断定,来断定主项和谓项。
周延用“+”表示;不周延用“一”表示。
SAP SEP SIP SOP S(主项) +(周延) +(周延) -(不周延) -(不周延) P(谓项) -(不周延) +(周延)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同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为主、谓项周延情况相同。
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全称判断的主项周延;特称判断的主项不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
四、四种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
具有相同素材的判断,这几个判断之间,主项和谓项都
是相同的。(S、P相同)
对当关系:具有A、E、I、O四种判断形式的判断,当它们具有相同素材的,彼此在真假方面所存在的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对当关系。
反对关系(A、E):一真另一必假;一假另一不定。 下反对关系(I、O):一假另一必真;一真另一不定。 差等关系(AI和EO):上真下必真;上假下不定; 下假上必假;下真上不定。 矛盾关系(AO、EI):一真另一必假;一假另一必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