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地电磁法野外技术总结

2022-12-19 来源:筏尚旅游网
野外工作方法简介

大地电磁测深的野外工作,首先必须根据所要研究的地质、地球探测问题和

任务进行施工设计;然后根据设计1,正确的进行观测布极,资料采集时要求观测资料要求观测资料必须包含有足够的频率成分,足够的记录长度并满足一定的质量指标。最后对观测资料进行自评。下面介绍野外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环节。

一、施工设计

在进行MT野外施工之前,应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进行施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工区及邻区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初步建立起工区的地层-电性关系模式。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结合已知的构造走向和地质露头情况,确定测线间距、测点距离、测线方位,并根据勘探目标的深度和地层电性特征,提出对观测数据最低频的要求。

(2)对工区进行现场实地踏勘,了解工区的地形、交通、地质露头情况及各种电干扰源(铁路、输电线、水电站和煤矿等)的分布情况。提出避开电干扰、确保野外观测质量的措施。

(3)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出仪器一致性点和质量检查点的要求,提出对电极距的基本要求。

二、野外资料采集

1、选点

MT法观测质量与测点所处环境关系很大,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野外观测资料,测点选择的原理是:

(1) 根据地质任务及施工设计书,布置测线、测点,在施工中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但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若测区范围内发现有意义的异常,应及时申请加密测线、测点,以保证至少应有三个测点位于异常部位;

(2) 测点尽量不要选在狭窄的山顶或深沟底,应选开阔的平地布极,至少在两对电极的范围内地面相对高差与电极距之比小于10%;

(3) 布极应尽可能避开近地表局部电性不均匀体;

(4) 所选测点应远离电磁干扰源。在不能调整测点位置的情况下应采取其它措施减小电磁干扰。

1、 观测装置的布设

每一测点上需要测量彼此正交的电磁场水平分量 及垂直磁场分量 ,野外采集装置的布设示意如图

1) 布极

(1) 方位 :如果已知测区的地质构造走向,最好取x,y分别与构造的走向和倾角平行,这样可直接测量入射场的TE极化波和TM极化波,若地质构造走向未知,则通常取正北为x轴,正东为y

轴。全区的各测点x和y取向尽量保持一致,以便在确定测区介质电性主轴方位角时,能有统一的标准。

(2) 方式:野外电极布置一般采用“+”字型布极方式,此种方法能较好的克服表层电流场不均匀的影响,若仪器安装在“+”字交汇点附近,还有助于消除共模干扰。特殊情况下,因地形等原因,也可采用T形或L形布极方式,

(3) 电极距:电极距的长度一般在50-300m之间。若地形条件允许,两端电极应尽量水平,如测点周围地表起伏不平,电极两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应按实测水平距计算电极距。

2) 磁棒

水平磁棒与垂直磁棒埋入土中应保持水平和垂直,水平磁棒入土深度不小于30m,垂直磁棒入土深度应为磁棒长度的2/3以上,露出地面部分,应用土埋实。磁棒至仪器的信号线不能悬空,不能并行靠近放置,每隔3-5cm需用土压实,防止晃动造成干扰。

2、 提高资料观测质量的措施

影响资料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正确认识这些干扰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提高观测资料的质量。对于碳酸岩盐出露地区,虽然电法不受高阻层的屏蔽,但在高阻层中电磁干扰传播的距离很远,要想避开电磁干扰是很困难的。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资料,探索出以下野外施工经验:

(1) 掌握天然场源信号的规律性,尽可能在天然场信号强的时段组织野外采集工作;

(2) 在人文干扰较严重的地区,充分利用干扰相对平静的夜间进行观测;

(3) 延长观测时间,增强功率谱的迭加次数,提高信噪比;

(4) 对电网干扰,可与在地方政府协商,采用临时关停电的措施;

(5) 对铁路、城镇和矿区造成的干扰,可采用远参考道的方法减少干扰的影响,参考站要远离干扰源;

(6) 定期对极罐进行检查清洗,用极差较小的电极配套成为测量电极对;

(7) 接地电阻较高时,采用电极四周垫土,周围浇盐水或采取多电极并联,降低接地电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