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参观科技馆

来源:筏尚旅游网

  本节课的教学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因此,在备课时,我主要围绕口算方法,和算法的多样化进行设计。先是出示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多样化上。

  听了师傅张老师的这节课后 ,我对她上的课进行了好好的学习,找出了之前备课的误区,并借用了师傅的教学设计展开了这节课的教学。对这二节课对比并如下反思:

  1、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是密不可分的。

  在备课时,我重点放在了计算方法的教学上,忽视了北师大版教材中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是不分家的,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计算方法。我只是单纯的将教学情境出示,接着就是纯粹的计算教学。而第二次上课,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环节:先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示题目:同学们去青少年宫参观。80人乘2辆车,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在学生列出了80÷2时,追问:你为什么要怎么列?在学生回答时,抽象了数学模型:把80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来计算。之后让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注重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和算理理解。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了计算方法。然后改变信息,60人乘2辆车,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这又是对学生的更高一步的要求。学生理解了第一次的问题,抽象了数学模型,因此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就比较的简单和容易了。

  2、算理是计算教学的关键。

  还记得第一节课上《小树有多少棵》时,我只是单纯的在教学生怎样计算,而学生不知道为什么的计算,只是机械地进行着计算。而这个课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算理的理解。反复追问:为什么要在末尾添1个“0”?而不是添2个“0”啊? 通过小棒的演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

  3、注重算法多样化。

  在计算教学中,或许很多老师认为这种方法是最简单而可行的。往往在教学中只教这种方法,忽视了其他的计算方法。但是在这节课中,我展示了很多算法,如:“想乘做除”,另一种思路是“860里有8个十,把8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十,即40。

  4、适时抓住学生的回答,为下面的计算做下伏笔。

  出示600÷2时,有学生说到因为60÷2=30,所以600÷2=300。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发生了什么变化。虽然学生只能用自己的话而不能用数学语言说出规律,但是通过引导聪明的孩子还是能理解的:当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几倍的道理。就这样在学生汇报算法的同时,让试一试第二题中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真是一石二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