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积的变化规律》

来源:筏尚旅游网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

  活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创设问题。

  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并进行了计算。

  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

  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导入新课。

  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

  (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

  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

  汇报预测:

  ①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②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④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

  (4)概括规律。

  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3.验证规律。

  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

  、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

  (2)交流验证的情况。

  4.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

  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

  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