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球的运动

来源:筏尚旅游网

  ●○教学目标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③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和各自的特点。

  ④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四季的形成。

  ●○教学准备

  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10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1个,《地球自转歌诀》投影片,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

  (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新课

  板书一、地球的运动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问题一出,学生立即会跃跃欲试。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①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回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②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③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④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用一较大的玻璃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通过设置这几个问题,在探究自转运动的过程中,由现象到本质,将难懂的、抽象的知识变的简单、具体。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低台阶、高密度。

  教师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如教材图1.15昼与夜示意图)。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再请学生自己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如教材图1.17昼夜交替演示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

  ①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处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处在黑夜的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②将地球仪转动180°,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处在黑夜,美国处在白天。)

  ③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24个小时左右,即一天。)

  ④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⑤教材图1.18讨论思考,在同一时刻,中国北京的畅畅同美国的姨妈互相问候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将知识拓宽、加深。

  教师小结:(边小结过板书)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教师出示《地球自转歌诀》,学生朗读:

  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歌诀帮助学生记忆。

  承转: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你能想像出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运动吗?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现在我给大家演示这两种运动,请大家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是什么?

  ②运动的方向怎么样?

  ③公转一周的时间有多长?

  (学生总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

  由学生填写下表进行总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绕转轴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表中的"?"是下节课要学的内容,给学生留有悬念。

  板书设计

  构架式的板书,给学生一个重点突出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

  课外实践

  动动手,测量竿影的长度和方向。

  ①首先,在学校空旷平坦的空地上垂直插立一根竿子,然后,在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早晨、中午和下午,观察和测量这根竿子的影子,并且填写下表:

  次数 观察时间 竿影长度 竿影方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②根据记录表,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早上,竿影在_边,中午,竿影在_边,下午,竿影在_边。_时,竿影最短。

  ③请你想一想,这个观察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