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故意杀人罪情节轻重的认定,主要根据被告人的主观恶性、杀人手段、犯罪后果、社会评价来综合考量。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故意杀人罪从犯应当在既遂犯的刑罚基础上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一、不满十六周岁聚众斗殴罪从犯应怎样量刑
不满16岁聚众斗殴致死从犯的处罚:按照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来量刑处罚。如果从犯在14岁以上16岁以下的,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在以上刑罚基础上从轻减轻处罚。
二、怎样认定交通肇事后转移被害人导致死亡的行为性质
这种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后被害人没有当场死亡,被告人也明知被害人没有死亡,而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三、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一般要怎么判
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独立的罪名,对防卫过当应根据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客观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罪名。
从司法实践来看,防卫过当行为触犯的罪名主要有(间接)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间接)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如果最终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按照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对于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何种情况下减轻、减轻多少,何种情况下免除处罚,一般应当综合考虑防卫的具体目的、过当的程度、罪过形式以及防卫行为所保护权益的性质等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