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内容。
(2)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
(3) 学习本文对动物的描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谈论、全般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背景资料。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护生命、善待动物的观念。
重难点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 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善待动物的观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法提示学法点拨
一.导入新课
叙述一则新闻报道:据《南京晨报》转载:福建福清镜某村,一名名叫文文的三年级学生自4月中旬以来,受到一只怪鸟的频频袭击:拉屎、扔石块、扔虫子……以致于文文要在父亲的保护下,捂着脑袋才敢上学?这是为什么?
难道鸟和人类都是这样格格不入的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冯骥才的《珍珠鸟》》去感受一下究竟人和鸟应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会晤作者
冯骥才,原籍浙江慈溪市,生于天津。当代作家和画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神灯》,中篇小说《三寸金莲》、《铺花的歧路》、《啊!》等。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等职。
四.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
巢cháo瞅chǒu呷xiā垂蔓màn眼睑jiǎn眸子móu
斑斑驳驳生意葱茏cōnglóng颤动chàn指甲zhǐ
流泻xiè
五.师生互动,朗读课文
注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不要漏读、误读、添读。
语句通顺,语速适中,句读停顿适当。
六.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写了几只珍珠鸟?是什么关系?涉及到哪些段落?)
明确:“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共写了三只珍珠鸟。第1-5写了大鸟。第6-14写了雏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交流过程。
七.品读与赏析。
教师根据文章内容,绘制了几幅画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并给你喜欢的画面增添名字。
第一幅画面:营造幽静环境。
第二幅画面:娇憨可爱的雏鸟。
第三幅画面:人鸟相伴相亲相爱。
涉及的内容有:1.朋友送珍珠鸟,我对珍珠鸟怎样?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营造环境、挂鸟笼、盖垂蔓、不加干扰、很少扒开叶蔓去惊动它们。
2.珍珠鸟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起先怎样,后来又怎样?
明确:先怕人——熟悉
躲--传出叫声--影子闪动--伸出小嘴--伸出小脑袋瞅
3.由于我对珍珠鸟的爱护,三个月后生出一只可爱小鸟,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它的漂亮?运用了什么修辞?属什么描写?
明确: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
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了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珍珠鸟毛茸茸,又肥又圆的特点。属外貌描写。
4.除了描写珍珠雏鸟的外形以外,还对出笼的小鸟进行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飞来飞去—落柜顶—站书架—
啄名字—撞灯绳—逃到画框上—飞回笼中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珍珠雏鸟的无知,又写出了小鸟像一个淘气而又听话的乖孩子。说明鸟儿对笼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小鸟以人性化的描写。
5.对于珍珠雏鸟,“我”的举动有哪些?小鸟对我又是怎样的?
明确:我不去伤害它——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手——我俯案写作
雏鸟——它先是离我较远——挨近---蹦---俯---喝---偏---瞧——放开胆子跑---绕---蹦---“嚓嚓”响——完全放心---用嘴啄笔尖——它也不怕---友好啄我的手指——居然落到我肩上,趴在我肩头睡着了
6.珍珠鸟对我感情的变化是怎样?
明确:怕人——熟悉人——亲近人——信赖人
7.“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明确: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八.拓展提升
你认为珍珠鸟由怕人到对“我”信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的举动起到了决定作用。“我”作为一名强者,不但没有以强凌弱,反而用超脱私欲的爱心为它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也因此赢得了它们对人的信赖。可见,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
九.总结
本文以珍珠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这一过程为叙事线索,体现了我对鸟儿的爱护和尊重,才造就了人与鸟儿之间美好的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