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放弃其他权利后,申请仲裁可能面临败诉。仲裁申请需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理由、证据来源和证人信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辞职离职、工作时间休假等争议,以及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赔偿争议。
法律分析
可以的,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结果。仲裁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依照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副本。申请书应载明法定内容,包括: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拓展延伸
劳动争议解决:无争议劳动协议的仲裁途径
在劳动争议解决中,当劳动协议没有争议时,仲裁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机制,通过第三方仲裁员进行公正、独立的裁决,旨在快速、高效地解决劳动纠纷。无争议劳动协议的仲裁途径为双方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避免了长期的诉讼过程和法庭费用。仲裁过程中,双方可以提供证据、陈述观点,并接受仲裁员的裁决。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因此,对于无争议的劳动协议,选择仲裁是一种可靠的解决争议的方式。
结语
无争议的劳动协议下,选择仲裁是一种可靠的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机制,通过公正、独立的裁决,旨在快速、高效地解决劳动纠纷。双方可以在仲裁过程中提供证据、陈述观点,并接受仲裁员的裁决。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因此,当双方已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放弃其他权利,再无其他争议时,申请仲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避免了诉讼过程和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法生效时间】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九条 【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九条 【仲裁申请的受理和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