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意见》(川府发〔20__〕25号)、《四川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xx-20xx年)》(川卫发〔20xx〕3号)和《雁江区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xx-20xx年)》(资雁重传办发〔20xx〕7号)相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大艾滋病检测力度,强化重点人群检测筛查工作质量,提高检测发现效率,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疾病防控、社会综合治理,抓住重点人群,优化防治策略,实施精准防控,有效阻断艾滋病传播途径,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全面落实各项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措施。
(三)工作目标。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增强艾滋病防治意识,避免和减少不安全性行为,持续加大艾滋病监测检测力度,提升检测发现效率,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村(居)常住人口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30%以上,主动检测量年增幅达20%以上。
二、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加强重点重点场所监测检测。根据雁江区艾滋病疫情特点,对疫情高发、感染率高的重点区域要加大艾滋病监测和筛查力度。加强对企业、建筑工地、农村场镇等重点镇域和重点公共场所(娱乐服务场所)监督管理,广泛开展以艾滋病检测为主题的宣传干预活动,倡导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定期检测。(责任部门:镇派出所、镇社会事务办、镇城建办、镇建环中心、镇经发办、镇便民服务中心、各村(居))
(二)加强中老年人群检测。各村(居)要针对老年人群集中场所,每季度至少开展2次全覆盖艾滋病防治宣传干预和检测。将艾滋病防治的相关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和老年健康管理项目,对重点年龄段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责任单位:镇社会事务办、镇中心卫生院)
(三)加强外出务工和流动人口检测。各村(居)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健康体检开展艾滋病检测,并在务工人员农忙、春节等外出返乡时间节点,集中开展艾滋病宣传干预和咨询检测。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居住场所、企业和建筑行业等机构场所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管理,至少每季度开展2次宣传干预和检测,扩大流动人口艾滋病检测覆盖面。(责任部门:镇社会事务办、镇经发办、镇城建办、镇建环中心、镇农民工中心、镇中心卫生院)
(四)加强育龄妇女和婚姻登记人群检测。各村(居)民委员会要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健全完善村组干部、乡村医生以及镇网格员等共同参与的孕情“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机制,以村(居)为单位建立育龄妇女台账,对育龄妇女开展动员和艾滋病检测,提高育龄妇女艾滋病检测率,做到感染育龄妇女“两早一到位”。加强婚姻登记人群艾滋病检测宣传与动员,提升婚前检查艾滋病筛查比例。(责任部门:镇社会事务办、镇中心卫生院)
(五)加强高危人群检测。针对高危人群特点,将艾滋病检测和高危人群干预相结合,遏制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蔓延。各村(居)成立高危人群干预队伍,开展暗娼、吸毒者、单阳家庭、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和特殊行业人员(旅馆、保健按摩和娱乐场所)等高危人群干预检测工作,干预人员至少每月在高危人群活动场所开展2次艾滋病宣传干预和咨询检测。派出所要持续开展性传播专项打击行动,对所有档获的吸毒贩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对各类监管场所新入所人员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加强社会组织动员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衔接,扩大高危人群检测覆盖面。(责任部门:镇派出所、镇中心卫生院、镇便民服务中心)
(六)加强青年学生检测。镇域内各小、初、高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志愿者作用,开展艾滋病综合宣传干预,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设立校内艾滋病自愿咨询点,建立镇域自愿咨询检测点之间的转介机制,为青年学生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责任部门:镇教育管理组、中和中学、镇社会事务办)
(七)加强就医和健康体检人群检测。中心卫生院要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将手术及输血病人、侵入性检查病人、孕产妇、住院病人纳入艾滋病常规检测,加大对重点科室(如感染性疾病科、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肛肠科、计划生育等)门诊就诊者主动提供艾滋病和性病检测服务,并为检测阳性者提供咨询转介等服务。结合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将艾滋病检测纳入健康体检范围,对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和性病检测。(责任部门:镇中心卫生院、镇社会事务办)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村(居)要高度重视艾滋病监测检测工作,切实履行艾滋病防治主体责任,结合实际拟定工作方案,做好辖区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充分动员组织群众到属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主动检测,全面落实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中心卫生院积极组织开展相应技术培训和咨询检测工作,按照工作职责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检测筛查工作,提高检测发现效率,确保完成任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防治氛围。各村(居)要以农村地区、低学历、农民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单阳家庭、贫困及精神智力障碍妇女及中老年男性等人群为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适合当地民风民俗特点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危害“警示性”宣传教育和精准防控干预,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纳入基层文化建设内容,各村(居)每季度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镇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在门诊显著位置设立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栏(包括海报、黑板报、电子屏等),重点宣传早检测、早治疗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益处。中心卫生院重点科室(如感染性疾病科、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肛肠科等)应向门诊就诊者和新住院病人发放艾滋病、性病宣传册(单、折页),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群众的主动防病意识,提高自愿咨询检测积极性。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检测水平。全镇分层次开展艾滋病检测技术培训,镇域内所有艾滋病检测工作人员实现培训全覆盖。各村(居)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组织2次医务人员艾滋病检测及相关内容培训,镇中心卫生院加强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培训,提升艾滋病检测能力,增强医务人员艾滋病主动检测服务意识。
(四)采集检测数据,规范信息上报。各村(居)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采集艾滋病检测来源数据并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情况统计报表》,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数据上报至镇社会事务办和中心卫生院,同时做好检测对象信息保密工作。镇中心卫生院每月定期汇总检测工作进展、分析检测来源构成。
(五)强化督导考评,确保落实到位。镇防艾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各村(居)检测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开展督导检查,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建立奖惩机制,对履职不到位、未完成任务、进度缓慢的各村(居)将追究各村支书以及相关负责人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