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让灵感的花朵绽放
初冬,黎明,孩童/
“一小的晨诵/真是一道风景/口在动/心在动/表情在动/身体在动/我仿佛听到了种子发芽时开裂的响声——//读啊/日月星辰有光/读啊/江河湖泊有形/读啊/花草树木有色/读啊/禽兽鱼虫有声……//读出一身真善美/读出满腔喜爱憎/教室里轻雾缭绕/化成东方漫天霞/学校里书声盈耳/迎接一轮太阳升//”
这是一首情韵俱佳的诗歌,是灵宝市教研室张建超老师,在调研市一小的晨诵课后写的一首感悟诗。早晨读书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独特风景,真的感谢我们那位老祖宗的独特创造,让灵感的花朵迎着初生的太阳绽放。市一小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合“新教育试验实验“的成功经验 , 新教育提倡的“与黎明共舞”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孩子当下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的复合课程。目的是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强调在晨诵过程中孩子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晨诵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晨诵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希望通过晨诵课程,让我们的学生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像沈从文说的那样:于清晨极静之时,听着鸟鸣,灵感的花朵自由绽放。一个学期过去了,“与黎明共舞”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实验老师和实验班学生的心中,那时,晨诵不再是一个附加的学习内容,晨诵已成为教学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早晨,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学校、老师、孩子一起开启一个个新的黎明。
2、一本按年级分类的、从实践中来的《与黎明共舞——新教育小学晨诵读本》将诞生。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诗歌选编,而是诗歌与老师、孩子当下生命相关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主持人是主编,年段负责人是编委,而每个实验老师才是真正的书写者。晨诵是一种仪式,师生要共同穿越,唯有这样才能置身其中,感受其内,与学生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共同生活在一起。
2、晨诵需要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晨诵是我们带给孩子一份珍贵的礼物,所以要让学生消除恐惧,带着一种安全感,真正地进入诗歌,体验诗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在生命的黎明让心灵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
3、晨诵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状态,精神状态的调整来自于老师自身的感染、传递以及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欣赏,这样师生都会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
晨诵以诵为主,不 进行过多分析,也不要过多进行技巧指导,老师不能挡在诗歌与孩子之间,以免破坏诗歌本身与晨诵的氛围。
晨诵根据诗歌内容合理采用个体读及共读。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但不要把它演变成表演读。
晨诵 以体验、感悟、吟诵、玩味为主,当然也可以对儿童诗的内容进行改写甚至创作。
晨诵使师生的身心沐浴在诗意的阳光中,让灵感的花朵自由绽放。
晨诵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