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2页例2、例3,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运动场跑步,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体育馆去锻炼。他们正在跑道上跑步时,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课题)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五、课堂小结,画龙点睛(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凑十法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的。由于有了9加几的铺垫,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凑十的方法进行计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7、6加几的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一第1-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 6+7 8+6 9+3 8+8 9+8 6+8 7+4 9+4 8+5 8+7 7+9
2、练习二十一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在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观察小猴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4、6、7、9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了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