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一课的课后练习4:让学生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想想,“唯恐”和“生怕”能调换位置吗?这种用词是否合适的比较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我们走了一些弯路,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
教学一:同桌讨论——流于形式,价值不大
师:老师也想来介绍一下,请你听仔细,这样是不是合适?(教师特意把“唯恐”和“生怕”的位置交换)
生:合适的。
生:好像不合适。
师:“唯恐”和“生怕”是近义词,在句中能不能调换位置呢?请按照老师的提示,与同桌一起来讨论。讨论话题:(1)“唯恐”和“生怕”分别是什么意思?(2)小蜗牛害怕的分别是哪两件事?更害怕哪一件?(3)“唯恐”和“生怕”能调换位置吗?
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讨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选用这种方法,看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且话题的设计也层层递进、具有坡度。但实际上,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个别指导了几个优等生,让他们在讨论过后的发言中成为老师的“代言人”。听课时,明眼人发现了,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中就遇到了障碍——“唯恐”和“生怕”都有“怕”的意思,但具体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说不上来,致使于后面话题讨论不起来。可以说,教师直接把难题抛给了学生,虽然看似自主的讨论其实流于形式,价值不大。
教学二:区别对待,字义、文意融会贯通
(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
师:(出示文字配插图,播放轻快的音乐)清晨,蜗牛来到大树下,看到蜜蜂在练习飞行,就得意地对它说:“ 。”
生:小蜜蜂,我才是飞行冠军呢!你再练也没有用的!(表情很得意)
师:中午,蜗牛来到草地上,看到蝴蝶在练习飞行,就骄傲地对它说:“ 。”
生:小蝴蝶,瞧我有个大大的奖杯,我可是飞行冠军呢!(对自己翘起了大拇指)
师:傍晚,蜗牛来到池塘边,看到蜻蜓在练习飞行,就自豪地对它说:“ 。”
生:小蜻蜓,你飞得那么慢,就别练了!看我的奖杯多漂亮,金光灿灿的!(对老师摆摆手)
师:蜗牛就这样从早到晚,天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听说又要举行第二届飞行比赛,小蜗牛,我们一起来练习飞行吧。
生:不高兴,我已经是飞行冠军,不需要练习了。(眼睛看着天花板)
师:你可真是一只得意忘形的蜗牛!可小蜗牛,你现在还飞得起来吗?
生:飞不动了。(略有难过)
师:为什么?你从课文的哪句话中读懂的?
生:课文中说“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师:很好,会联系前后的句子来理解课文了!
师:那你把这又大又重的奖杯放下来,好吗?
生:(想了一想)不行,放下奖杯别人怎么知道我就是飞行冠军呢?
师:原来你不怕奖杯又大又重,不怕飞行本领会退步,只怕别人不知道你是飞行冠军啊!课文中哪个词表示“只怕”呢?
生:唯恐。
师:(显红“唯恐”指导朗读)听得出,这是它现在唯一担心的事情了。
师:蜗牛白天背着奖杯,晚上呢?
(出示第三句)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指名读。
师:上节课,有同学问“生怕”是什么意思,(点红“生怕”)那我们先来看看“生”字。在字典中,它有这样几种典型的义项:1.出生;2.很,非常;3.不常见的,不熟悉的。请你思考:在这句话中,“生”是什么意思?
生:很,非常。
师:那“生怕”呢?
生:就是很怕,非常怕。
指名读句子。
师:小蜗牛,晚上天气很凉,你干嘛还要睡在这冷冰冰、硬帮帮的奖杯里呀?
生:因为我很怕这奖杯被别人偷了去。
师:看来蜗牛很看重这荣誉,请你再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唯恐”一词,采用“把书读厚”的方式,创设早、中、晚三个情境,与孩子对话,寓教于乐,让孩子感同身受:小蜗牛整天都在炫耀自己的奖杯,向它遇到的所有人夸耀自己的成绩,且不怕奖杯又大又重,不怕飞行本领会退步,只怕别人不知道他是飞行冠军!由此理解“唯恐”。而“生怕”则单刀直入,为“生”字选择字典中的典型义项,进而理解词义。既符合本册教学总目标“学会查字典”的要求,又明确了“生”这个常见字的不寻常含义,还使得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节奏张弛有序,避免学生过度疲劳。至此,“唯恐”与“生怕”的含义已浮出水面,不能调换位置这一结论也已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