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区工作简报模板 篇3

2024-07-18 来源:筏尚旅游网

  今年以来,祁东县委在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中,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到家门口服务”活动,并坚持把“双到”活动作为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紧密结合实际,加强调查摸底,科学设置岗位,精心组织活动,健全工作机制,在职党员踊跃到社区(居委会)报到服务,赢得了群众普遍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调查摸底,分类设岗。

  为了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是建立党员台账。组织全县40个党(工)委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在职党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专业特长等。全县共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5836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13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680人,中级职称2366人;经济能手1626人,法律能手650人,专业特长人员2708人。二是掌握群众需求。了解群众利益、群众愿望和群众要求是开展“双到”活动的必要前提。我们组织全县43个社区(居委会)党组织结合“三位一体”联村工作,采取个别走访、发放问卷、集中座谈等方式,认真听取社区(居委会)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活动形式与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并对本辖区内五保户、特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五类人员作重点调查,收集整理了包括就学、就业、就医、住房、养老、文化需求、社会治安、生活保健等八大方面意见建议2520条,建立了五类人员台账3400余人。三是科学设置岗位。根据社区(居委会)居民需求和在职党员的意愿、特长,按照“社区所需,党员所长”的原则,精心为在职党员到社区(居委会)服务创设擂台、打造平台、搭建舞台。具体来说,要求广大在职党员当好“九大员”,即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社区发展的参谋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社会稳定的安全员、健康生活的指导员、信息技术的培训员、文明创建的示范员、困难群体的帮扶员、公益事业的促进员,并明确了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做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职责与社区(居委会)干部职责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区别,体现灵活性,注重实效性。

  二、集中报到,有序活动。

  统一程序,协调推进是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集中统一报到。按照“三不”原则,即不扰民、不烦民、不乱民,统一报到程序,下发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流程图》,签发了《在职党员赴社区报到介绍信》,配发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手册》;统一报到时间,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一周集中安排2-3天接洽在职党员报到,在职党员必须在下发通知一周内到社区(居委会)报到,其中,居住地址有异动的党员最迟半个月内到社区(居委会)报到,新发展和新转入的党员一个月内到社区(居委会)报到。活动开展以来,全县95%在职党员已到社区(居委会)报到,各级党组织共开出到社区(居委会)报到介绍信5500余份。二是分批分组活动。根据在职党员报到人数较多、服务岗位有限的情况,社区(居委会)按照服务内容的轻、重、缓、急,在节假日集中组织在职党员分批次开展服务,每月3-4批;同时,结合在职党员工作性质和特长,因地制宜,推行编组设岗、联合服务模式,将特长相同、职业经历相似的'在职党员编成一组,分工协作,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全县到社区(居委会)报到的5500余名在职党员中,编成了人数不等的小组有1430个。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群众1.2万余户,发放基层党建、政法综治、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料1.5万余份,举办劳动就业、现代信息技术、食品安全等知识讲座150余次。三是结对定点服务。根据社区(居委会)实际情况和在职党员工作的特点,实行“两对两定”工作模式,即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结对,服务人员与服务事项结对;定服务地点、定服务时间,充分调动在职党员积极性,增强服务灵活性。县农办党组成员徐争喜在憩园小区认领困难群体帮扶员岗位后,两个月内与18名困难党员和留守儿童“结对认亲”,帮助12名困难党员解决了20多个具体问题,帮助6名留守儿童争取助学金5000元。

  三、定岗践诺,依岗服务。

  围绕当好“九大员”,因人因事开展服务活动。一是依人定岗。社区(居委会)党组织按照“岗位所需、党员所长”和“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根据每个岗位及岗位申报人员基本情况,明确在职党员服务岗位和服务内容。如全县680名高级职称的技能人才都找到了最佳服务平台。二是依事承诺。在职党员根据所认领的岗位职责、服务事项,就服务目标、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等做出切合实际的服务承诺,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如县卫生系统开展的“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人民满意”主题活动;县政法系统开展的“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送温暖促和谐”主题活动;县政务中心开展的“爱岗敬业、规范服务、提升效能”主题活动等,都在主流媒体上进行了公示。三是依岗服务。“在其位,谋其政”。在职党员认领岗位后,就围绕自己的岗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开展服务。经济工作能手,围绕参谋发展帮助社区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法律工作能手围绕社会和谐稳定帮助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协调化解矛盾;协调工作能手围绕公益服务帮助社区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爱心人士围绕困难帮扶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代办代访;党务工作能手围绕基层党建帮助社区分类定级,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倡导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在职党员为社区(居委会)制定发展规划23个,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65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3次,协调化解矛盾纠纷430件,开展代办代访1500多次,争取各类资金125万元,帮助3个社区党组织晋位升级成功。

  四、健全制度,形成常态。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活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领导组织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每个季度召开1次会议;建立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每月至少召开1次会议,互通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推介学习典型,剖析问题不足,找准努力方向。

  目前,召开全县性联席会议1次,召开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党组织联席会议50余次,提出整改意见80余条,下发工作简报4期,及时整改问题15个,有效推动了“双到”活动扎实开展。二是建立督导讲评制度。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定期对在职党员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掌握在职党员进社区(居委会)的表现,建立本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居委会)报到服务档案”;县委组织部会同县纪律委员会、县委督查室、县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各单位和在职党员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结合单位党组织平时督查情况,召开讲评会。通过督导讲评,全县共有12名在职党员受到通报批评,大大激发了在职党员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建立“三方”考核制度。建立县委考核制度。将“双到”活动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考核内容,作为重点工作占10分分值;把开展活动情况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据。建立单位考核制度。把在职党员“双到”活动作为个人年终评先评优和党内表彰的重要依据,表现不好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社区考核制度。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开展“双到”活动实行“百分制”积分量化考核,每月对照“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薄”登记情况,核算出在职党员当月积分,每个季度向所在单位反馈考核情况,单位党组织将社区(居委会)党组织考核结果综合运用。通过建立健全三级考评制度,在职党员基本能把中心工作与“到社区报到、到家门口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服务,为社区解难,全县形成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