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务纠纷的调解方法

2024-07-28 来源:筏尚旅游网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可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协议书需双方签字盖章,并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约定的支付拖欠劳动报酬等事项,劳动者可凭调解协议书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法律分析

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不是仲裁的前置程序。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法律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拓展延伸

劳动法中劳务纠纷的调解与解决方式

劳动法中,劳务纠纷的调解与解决方式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劳务纠纷调解是通过第三方中介的协助,促使双方达成和解,避免进一步纠纷的发生。常见的调解方式包括调解会议、调解协议等。调解的核心是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解决纠纷,以实现双方的合理诉求。而解决方式则包括仲裁和诉讼等法律途径,当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时,劳动者可以选择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劳动法中劳务纠纷的调解与解决方式的合理运用,能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语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包括调解和仲裁。调解是双方通过协商达成和解的方式,调解协议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如果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如果用人单位在调解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劳务纠纷的调解与解决方式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合理运用调解和仲裁可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九十三条【无营业执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