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概述11总则51.1编制依据51.2评价因子筛选及评价标准81.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01.4评价重点151.5区域外环境关系151.6项目与相关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71.7规划符合性分析231.8项目选址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281.9环境功能区规划31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32.1建设项目概况332.2污染源源强及产排污情况40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3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33.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7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824.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24.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854.3相关技术措施90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85.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85.2开采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25.3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116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118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11816.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1216.3服务期满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246.4工程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汇总与投资估算126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297.1项目总投资及环保投资1297.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9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318.1环境管理1318.2环境监测计划1329结论与建议1359.1结论1359.2环评要求与建议138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外环境关系图附图3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附图5省生态保护红线图附图6项目现场照片附图7县水土保持分区防治图附图8采矿方法示意图附图9资源储量估算图附图10矿山地形地质图附图11露天开采境界终了平面图附图12县水系图图附件:附件1建设单位委托书附件2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表2附件3营业执照附件4矿权出让合同书附件5资源储量核实备案证明附件6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附件7开采区块统计表附件8矿石重金属检测报告附件9执行标准附件10监测报告附件11国土证明附件12村建中心证明附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3概述(1)项目背景及特点市主要矿藏有石灰岩矿、硫铁矿、煤及天然气等。石灰岩矿是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南部叙永、山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矿石品位高,据有关部门预测,市石灰岩仅地表可露天开采部分的远景资源量就可达148.98亿吨。石灰岩矿产品的用途极为广泛,石灰岩本身可作为铁路,公路的路基材料,可用于水利工程,桥梁建筑的混泥土骨料,其加工产品熟石灰可以作为抹面灰浆、砌筑灰浆,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石灰岩还可用作制碱、制电石和化工原料。石灰岩的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制浆造纸、环保、农业和林业等部门的应用也很广泛。建筑用石料作为建筑行业的主要生产资料,其石材开采行业的发展与建筑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县作为市建筑用石材的一个主要原料产地,提供了整个市及其周边县市建筑用石料的需求。随着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石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周边市区采石场的大量关闭,市外围石料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大,因此县发展石料加工业前景广阔。县镇石灰岩矿属于县开采规划区块论证报告(2016-2020)(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纳入市县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区块的通知)中划定的区块,根据该通知,县镇石灰岩矿矿业权规划类型为“空白区新设采矿权”,矿山范围由6个拐点圈闭,面积0.1706km2;开采标高为+1080m+960m;开采矿种为石灰岩;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设计生产规模为180千立由于该矿业权规划范围较大,资源储量核实野外地质调查及实地测量工作结束后,初步估算区内石灰岩矿资源量过大(超1000千万吨),且紧邻规划矿区南、东南部有民房,矿山的开采活动将对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对原矿业权规划范围进行了调整,调整为原规划范围5号拐点以北区域,由4个拐点圈闭(详见表1),面积0.0742km2,开采深度:+1037m+960m,调整后矿区在原规划矿区内,面积为原规划面积的43%。拟开采矿种:石灰岩,工业用途:建筑石料,设计生产规模为60服务年限约6.7年。截止2017年6月底,本次核实范围内查明资源量(332)489.54万吨,保有资源量(332)489.54万吨。机械租赁有限公司于年6月13日通过挂牌出让的方式取得了该矿区的采矿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了采矿权挂牌出让合同书(见附件),因此公司拟投资1500万元,在划定的矿区范围内进行石料开采及加工外售。表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80西安坐标)拐点号_Y131XXXX5561.003XXXX2008.002XXXX5316.133XXXX2152.423XXXX5178.003XXXX1924.004XXXX5357.003XXXX1774.00矿山面积:0.0742km2开采深度:+1307m+960m(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本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项目位于省市县镇村十组,根据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及县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图,镇位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18.4.28实施),本项目属于“四
十五、非金属矿采选业137土砂石、石材开采加工”中“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此,XX公司委托我公司(XX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到工程建设所在地进行了现场踏勘与实地调查,收集有关项目基础资料和相关文件,组织技术人员实地踏勘本项目拟建地及周围外环境关系现状,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本项目的环境影响,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减缓环保措施,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完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县镇石灰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1。现将报告书呈报相关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项目运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依据。图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本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项目区及排土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中深孔爆破、表土剥离、采装等工序产生粉尘及采装运输扬尘对评价范围内大气环境及大气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对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生活垃圾等固废采取的最终处置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本项目施工和运营过程以及闭矿后对评价范围内生态的影响,采取的生态保护、减缓和恢复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结论项目不在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内;项目建成运营后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区划。项目运营期,生产工艺废气主要为粉尘(项目加工区与开采区无组织排放),污染因子为颗粒物,经喷雾除尘后无组织排放,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无超标点,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颗粒物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无生产工艺废水外排;初期雨水及淋溶水经三级沉淀后回用于场地防尘用水,不外排进入水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投产后的主要噪声源有爆破、挖掘机、装载机、破碎机等。项目采取选用工房密闭、安装隔音材料和隔声屏障、低噪设备、合理平面布置等综合治理措施后,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功能的影响较小。加之项目周围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噪声对敏感声环境影响不大。项目正常生产过程固体废物主要为剥离表土、沉泥、生活垃圾和机修废物等;剥离表土堆放于临时排土场用于绿化和复垦;员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设备检修等产生的机修废物中的含油棉纱和废机油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项目各类固体废弃物均得到妥善处理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临时排土场溃坝风险,以此导致的对界内、外环境的影响。通过修筑临时排土场挡墙和截排水沟,完善管理、防范措施,可将上述环境风险事故率降到最低点,项目的环境风险水平是可接受的。1总则1.1编制依据1.1.1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0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12.29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2016.01.0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修正版,2018.12.29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修正),2015.04.24;(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4年修订)2014.07.2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2011.03.01;(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订),1997.01.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年修订),2009.08.27;(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修订),2009.08.27;1.1.2行政法规与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10.1;(2)国务院第204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01.01;(3)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03.01;(4)国务院第592号令土地复垦条例,2011.02.22;(5)国务院令第1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03.26;(6)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1.1.3部门规章与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4.28实施);(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1.1实施);(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4)“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环环评201695号);(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2018.8.1实施);(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7)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8)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XXX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的紧急通知(环发XXX号);(10)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11)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XXX号);(1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2017.11.22实施);(13)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号);(14)关于发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公告(公告2017年第43号)。1.1.4地方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2012.1.1);(2)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1.29);(3)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川府发14号);(4)省人民政府关于省生态功能区划的批复(川府函XXX号);(5)关于贯彻实施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川环办201269号);(6)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发201198号);(7)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灰霾污染防治的通知(川办发201332号);(8)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9)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10)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川府发201824号)。(11)转发安全监督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201254号);(12)关于转发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办函201321号);(13)关于转发安全监管局等部门市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泸市府函(2013)71号)(14)关于省县矿业权设置方案(非34个重要矿种)的批复(川国土资函XXX号)。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9)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10)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2005109号)(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订本);(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6)。1.1.6项目相关资料(1)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表(川投资备FGQB-0145号)(2)县镇石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2018.5);(3)县镇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2017.10);(5)关于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县镇石灰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标准的函;(6)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县镇石灰岩矿建设项目监测报告;1.2评价因子筛选及评价标准1.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根据本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特征,对于各种环境资源要素影响的定性关系见表1.2-1。表1.2-1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筛选矩阵环境要素开发活动类别露采系统运输自然环境地表水-2SP-环境空气-2SP-2SP声环境-3SP-2SP生态环境-3SP-1SP水土流失-2SP-1SP备注:影响程度:1-轻微2-一般3-显著;影响范围:P-局部W-大范围;影响阶段:S-短期L-长期;影响性质:+有利-不利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工程营运期(开采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对工程周围自然环境将造成一定的影响。1.2.2评价因子筛选在识别本项目现场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类比同类项目情况下,确定本次评价因子见表1.2-2。表1.2-2评价因子项目现状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大气环境SO
2、NO
2、TSP、PM10TSP地表水DCr、SS、氨氮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固体废物废土石方、员工生活垃圾废土石方、员工生活垃圾生态环境植被、动植物、水土流失、地形地貌景观、生态恢复1.2.3评价标准根据关于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县镇石灰岩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标准的函要求,确定本次评价执行以下标准:(1)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标准值见1.2-3。表1.2-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单位:pH除外)序号指标标准值标准依据1pH(无量纲)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2COD203BOD544氨氮1.05油类0.052)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4848-93)中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2-4。表1.2-4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单位:pH、总大肠菌群除外)序号指标标准值标准依据1PH(无量纲)6.5-8.5地下水质量标准(4848-93)类标准2溶解性总固体10003氨氮0.54总硬度4505硝酸盐206总大肠菌群3.0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2-5。表1.2-5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序号指标取值时间标准限值标准依据1SO224小时平均0.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1小时平均0.502NO224小时平均0.081小时平均0.203TSP24小时平均0.304PM1024小时平均0.154)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2-6。表1.2-6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单位:dB(A)标准类别昼间夜间标准依据2类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2-7。表1.2-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单位:pH除外)序号指标标准值标准依据1pH(无量纲)6-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2COD1003BOD5204氨氮155SS706石油类5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值见表1.2-8。表1.2-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5m高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依据监控点浓度()1二氧化硫5502.6周围外浓度最高点0.4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氮氧化物2400.77周围外浓度最高点0.123颗粒物1203.5周围外浓度最高点1.03)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2-9。表1.2-9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标准依据开采期605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固体废物控制标准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修改单中有关要求。(5)生态环境以不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为标准。1.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1地表水环境(1)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开采期废水主要为矿区初期雨水、生活污水。其中生活污水量为0.896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矿区初期雨水量为583.89经三级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抑尘,不外排进入水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表1注10: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中有废水产生,但作为回水利用,不排放到外环境的,按三级B评价,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B评价,三级B评价可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不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不涉及评价范围。1.3.2地下水环境(1)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中“J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5
4、土砂石开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保护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为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本项目为类建设项目,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2)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不涉及地下水评价范围。1.3.3大气环境(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为石灰石开采及加工项目,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开采区及加工区的粉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其排放量分别为1.921.66依据HJ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_大气环境(修订版)的评价级别判定方法见下表:表1.3-1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划分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_10%二级1%Pma_10%三级Pma_1%占标率Pi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1h地面空气质量浓度;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C0i一般取GB3095中1h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浓度限值,如项目位于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应选择相应的一级浓度限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使用确定的各评价因子1h平均质量浓度。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按2倍、3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2)评价工作等级判断1)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筛选表1.3-2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表评价因子平均时段标准值()标准值来源TSP24小时评价0.3(按3倍折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XXXX2012)中二级标准2)估算模型参数表1.3-3估算模型参数表参数取值选项农村人口数(城市选项环境.3最低环境.0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区域湿度条件中等湿度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是否地形数据分是否考虑岸线熏烟考虑岸线熏烟是否岸主要污染源估算模型计算结果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5.3节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结合项目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附录A推荐模型中的AERSCREEN模式计算项目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表7-5无组织排放源估算模型清单一览表编号名称面源起点位置面源海拔源源正北向有效排放排放小放工况污染物排放经度纬度颗粒物1采矿区106.239XXXX0728.056XXXX7300247XXXX2400正常0.82工业广场106.239XXXX7128.056190XXXX721XXXX2400正常0.65表7-7无组织污染源估算模型计算结果表下风向矿区工业广场预测质量浓度)占标率(%)预测质量浓度)占标率(%)10044.36504.929451.72005.746XXXX0068.15507.572851.69405.743XXXX0076.25408.472744.28104.920XXXX0069.06107.673436.15004.016XXXX0063.57207.063630.69703.410XXXX0058.95306.550327.02703.003XXXX0054.82206.091324.29602.699XXXX0051.21705.690822.77302.530XXXX0048.06405.340420.89102.321XXXX0045.31105.034619.34602.149XXXX0037.66004.184414.42901.603XXXX0030.74303.415911.78401.309XXXX0026.27202.919110.42801.1587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及占7.01108.556856.70306.XXXm126mD10%最远04)评价等级确定表1.3-6大气评价等级确定表污染源名称污染物名称排放速率(最大值出现距离(m)Cma_)C0i)Pi(%)评价等级采矿区无组织颗粒物0.827677.011XXXX9008.5568二级工业广场无组织颗粒物0.XXX.703XXXX9006.3003二级由上表可知,Pma_=8.5568%,按.2-2008表1中评价工作分级规定,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3)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技术导则_大气环境(HJ2.2-2018)中“5.4评价范围的确定”的规定:“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km”。确定本次评价范围以矿区为中心,评价范围边长约5km。1.3.4声环境(1)噪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开采期噪声源主要为生产机械设备噪声和车辆噪声。噪声源多但较为分散,多为间断性和瞬时源。在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后,开采期噪声级增加不明显,对周围敏感保护目标的噪声增加值小于5dB(A),受影响人口前后变化不大;同时本项目声环境为典型农村声环境,声功能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2)噪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开采区、加工区边界外200m以内的范围及矿区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1.3.5生态环境(1)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矿区占地面积约0.0742km2,小于2km2;且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属生态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规定,且项目开采前土地类型为林地、耕地,开采后项目采区进行植树种草等生态恢复,将土地恢复为林地、耕地,不改变原土地类型,因此,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2)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为矿区边界各个方向外扩300m范围内区域。1.3.6环境风险(1)评价等级本项目无风险物质,不进行风险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为临时排土场溃坝,根据风险识别结果,本项目无重大危险源,区域不涉及环境敏感地区。(2)评价范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排土场下游300m。表1.3-7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等级一览表评价要素评价范围评价等级声环境开采区、加工区边界外200m以内的范围及矿区运输道路两侧200m以内范围二级环境风险排土场下游30水本项目不进行地表水影响评价,不涉及地表水评价范围三级B地下水本次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不涉及地下水评价空气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km二级生态环境矿区边界各个方向外扩300m范围内区域三级1.4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特征与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以及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等综合分析,确定评价重点内容如下:(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评价矿山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保护与减缓不利环境影响措施;(2)环境空气的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评价矿区开采、运输过程产生的粉尘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矿山开采产生的废弃土石等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和综合利用的途径与可行性;(4)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上论证大气、噪声、固体废物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1.5区域外环境关系1.5.1矿区周围环境简况根据现场勘查,以矿区为中心半径2.5km区域内无其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大型医院等敏感点,未发现文物古迹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特殊的保护目标。本项目矿山开采规模为60属于中型矿山,采用中深孔爆破,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深孔爆破安全距离不小于200m,本项目划定安全距离200m以内及定向爆破来控制受影响的方向和范围。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200米范围内无居民点存在。本项目位于县镇村十组,根据现场勘查,距本项目矿区东侧场界272m处为住户(15户,45人);距项目西北侧场界250m处为住户(12户,36人);距项目南侧场界246m处为住户(3户,9人);距项目东南侧场界244m处为住户(34户,102人),距项目东南侧场界376m处为住户(14户,42人),距项目东南侧场界378m处为住户(7户,21人);此外,项目周围200m范围内无其他特殊环境敏感点。外环境关系详见附图2。表1.5-1项目外环境关系表序号名称方位距离规模1住户东侧272m15户,45人2住户西北侧250m12户,36人3住户南侧246m3户,9人4住户东南侧244m34户,102人5住户东南侧376m14户,42人6住户东南侧378m7户,21人在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尘降噪措施,来降低本项目的生产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项目矿区整体地形为山地,矿区范围内主要为林地。矿区边界东北侧、西南侧外分布有耕地。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点,占地范围内无居民居住,不涉及居民搬迁。1.5.2矿区周边地表水现状本矿区位于盆地与云贵高XX的过渡带,属盆地南缘的盆周山地低中山剥蚀、溶蚀构造地貌类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含水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属岩溶强含水层,浅部岩溶裂隙发育。矿山中部沿西北东南向为串珠状山峰,地形总体中部高,东北、西南低,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坡度较大,地表径流条件较好。矿区内无地表水体,距离矿区最近的地表水体为东北侧2.4km处的赤水XX,大气降水主要沿东北、西南、东南向自流排放至季节性溪沟,流入矿区外低洼水田,少量降水通过风化裂隙及岩溶塌陷、裂隙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核实范围内最低开采标高+960m,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820m。因此采掘工作面无地下水渗出,矿山开采不存在大的地下水充水危害。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在含水层内进行采矿,地表虽未见有泉眼分布,仍应预防岩层中的溶洞产生涌水。由于矿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存在软弱结构面,在雨季或暴雨作用下,岩石裂隙充水,稳定性有所降低,可能诱发岩体崩(滑)塌。1.5.3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关系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市县镇村十组,项目所在区域最近饮用水源为蠚麻沟,取水口地理坐标:106.20556E、28.XXXN。其取水口距离本项目约6.6km,位于本项目西南侧。项目建设不在蠚麻沟保护区范围内。1.5.4与铁路、国道、省道位置关系本项目距离最近的公路为西侧83m的乡镇道路,项目东北侧约2.5km处为S208,根据现场勘查,该条道路不在本项目可视范围。项目拟建地距离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距离较远,项目开采面不在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500m)内。2.5km本项目所在地图1-5-4项目与周围路网的位置关系图1.5.5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200m范围内无住户,根据本项目排污特点和外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5-
2、1.5-3。表3-9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名称坐标保护对象保护内容环境功能区相对厂址方位相对厂界户2720住户15户,45人环境空气2类功能区东侧272m住户-116221住户12户,36人西北侧250m住户0-246住户3户,9人南侧246m住户115-215住户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