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计划

2024-06-26 来源:筏尚旅游网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计划

四季红镇中心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于“生本教育”理念,努力推动我镇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改革求生存,不改就会被淘汰,这将是时代的选择。基于此定位,我们将通过准备、摸索探究、创立科学的教学新模式三个步骤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目标

1、完善组织机构,突出工作重点。

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分管具体业务的同志为成员的课堂改革实验小组,由校长亲自抓课改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课堂改革研讨会,组织研究课,做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着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新教师的教学改革观念,进一步让教师都明白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1)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3)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导演,从台上走到台下,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从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打造高效生本课堂,使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成为可能。

3、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大变更

(1)以生为本,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有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

(3)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主持、表演等诸方面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初步建立与课改相配套的教师、学生、课堂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

5、严格常规管理,强化工作纪律

(1)课改领导小组成员要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及时发现并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2)课改领导小组成员要对试点班级的任课教师的教案进行审阅。

(3)课改试点班成员在每节课后要写出反思,反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参加课改的成员,由教导处组织每周召开一次研讨会,及时总结提升。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遵循科学规律,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研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2.实践性原则。坚持实践第一,让教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丰富和提高。

3.协同性原则。要求各年级之间、学科之间协同;教与学协同,使学校各项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形成合力。

4.创新性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自主探索和创新。

四、组织实施

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手段,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效益。

(一)组织机构

组长:章:张

组员:尹刘XX罗曙光邓科学刘

谢焕家金毅夏石长余

(二)实验对象

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积极稳妥的原则,中学、中小为本镇课改实验点校。点校已于去年开展了一年的实验探究。本学期将在全镇推广,形成课程改革高潮。各校实验班级要在实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大胆实验,勇于探索,总结经验。

(三)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实验教师师资水平不均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中,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呈两种态势:一是趋于老化,二是特岗教师经验不足。年龄大的教师在课改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观念更新及行为跟进的相对不同步;特岗教师经验不足,还需要成长过程,这两种原因影响了课改的效率。

2.优质生源缺失。近年来,由于城乡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使我镇学生人数逐渐减少,优质生源到市区就读的特别多。我镇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各班几乎没有学习尖子,没有学习的“领头羊”。

3.课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够规范:老师们的学习笔记、听课检查后没有存档;学生学习小组建设资料随意性强,小组对组员的评价、小组总结等没有用专门的记录本。

4.采用“163”教学模式上课,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模块,达成目标,容易出现内容和时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是时间满足不了内容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总结,增强干预技巧,控制环节操作时间。本期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师培训。

5.学科专业教师太少,想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难度过大。

6.课改经费严重不足。“导学案”、“导学稿”需要很大一笔经费,学校经费紧张,根本无法解决这一困难,这也是实施课改最大的难题。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系统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

各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组织实验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总结,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与方法。明确课堂教学改革要以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幅度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制度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

建立健全制度,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一是健全集体备课、学案、作业辅导等检查评价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导学案、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二是完善课堂的监控评价制度,求精、求细、求实,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三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师自评、他评、生评了解教情,通过每月定期测试了解学情。

3.大胆实践,进一步推广课改。

(1)开展教师、学生小组长等不同层次人员的系列培训活动,明确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各班级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跟踪调查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继续扎实开展集体教研,推行“各自备课——集体研备——分块改备——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课改实验组长负责,教案和导学稿要一

体化设计。导学稿的设计要在课改实验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要以设计学习活动为主,在“学”字上狠下功夫,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有数。

(3)每月确定研究专题,组织一次研讨交流,学校中心教研组长负责,及时总结、提升、推广典型经验,提出改进调整意见,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稳步推进。

(4)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课堂教学大赛,将实验不断引向深入。

4.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环境。

一是争取各方支持,加大设施设备配置力度,提供基本条件和环境,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大奖励经费投入,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热心参与实验并取得一定实验成果的实验组与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要求

1.各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课改实施计划,确定研究的年级、学科、课型,完善各项制度。

2.实验年级教师分析总结本学科的两种课型的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交流研讨,确定研究目标、重点与思路。

3.开展多轮课例研究,实验教师上课,全体实验教师分工记录课堂师生教学行为,反馈真实信息并与同行交流、总结、形成理性认识,推广、完善高效愉悦“163”课堂教学模式。

4.实验教师撰写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反思,教研论文,随笔及案例等,总结提炼。

5.邀请教育局教研员听课指导。课后,教研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保证研究的有效性,确保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6.对构建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再实践,再研究,进一步分析,总结,形成理论成果,撰写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7、狠抓特岗教师培训,实行“老帮青”工程。让特岗教师逐步成为课改工作的主力军。

8.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表彰课改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

9.撰写课堂教学改革总结,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明确下期研究思路。

四季红中心校

20__年9月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