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的相关内容。保险公司一般会承担赔偿责任,但有些情况下不能获得赔偿。确定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的赔偿标准包括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及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最高赔偿限额因素、双方责任因素、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参照相关保险条款等也会影响赔偿金额。
法律分析
一、精神损害赔偿保险公司是否会赔付?
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会承担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是指保险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因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三者的伤残、死亡或怀孕妇女意外流产,受害方据此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依照法院判决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保险。投保人在同时投保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和车上人员责任保险的基础上,可投保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
二、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获得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
1.驾驶人在交通事故中无过错;
2.保险车辆未发生碰撞事故,仅由惊恐引起,造成第三者或车上人员的行为不当所引起的伤残、死亡或怀孕妇女意外流产;
3.法院调解书中确定的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精神损害赔偿;
4.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和费用。
5.应当由交强险赔偿的金额,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三、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的确定标准有哪些
1、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应考虑侵权人的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害是短期的,长期的,还是永久性的,是否给受害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影响较为严重的,其赔偿数额应相对较高。该损害还应结合受害人的受伤情况、伤残等级评定,等级越高,赔偿数额越高;反之,赔偿数额低。如果出现植物人、瘫痪人、孕妇胎儿死亡等严重精神损害的情况,应作为特殊情况考虑提出相对较高的赔偿数额。
2、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及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所要考虑的是侵权人的侵权原因、主观动机、过错程度、侵权的具体情节,包括侵权的手段、行为方式、侵权的场合和次数、持续时间,致害人的认识态度以及对恢复受害人的权益的态度,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经济状况及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
3、最高赔偿限额因素在审判实践中,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因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都主张赔偿数额不宜过高。因此在受诉法院地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最高赔偿限额的情况下,比如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如无特殊情况,所提的赔偿数额不宜超过此限。而没有限额规定的地区,可以参照最高法院推出的案例所认定的交通事故损害伤情、伤害情节及所判精神赔偿金额为上限标准,自行比照,逐级递减,但一般不应低于1000元。
4、双方责任因素在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中,在推定机动车驾驶方为过失的情况下,如果证明被害人是故意的,可以免除驾驶方的责任;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和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还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认定的双方在该次事故中的责任划分,也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考虑因素。
5、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贫困地区支付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金就可以弥补受害人的精神创伤,也对加害人起了惩罚和教育作用;而到了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却必须支付数倍或十多倍的金额,才能起到上述的作用。因此,受诉法院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亦应作一因素予以考虑。
6、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所要考虑的是侵权人的身份、社会地位、知名度、性别、年龄、职业情况、家庭状况、经济能力等各种因素。同时考虑赔偿义务人为自然人或单位、法人,对赔偿的支付能力和判决后实现执行的可能性等。
7、参照相关保险条款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果机动车主购买了商业保险,保额和赔偿额是有赔付标准的。目前我国的各种机动车商业保险中也有“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条款”,在索赔时也可以此作为申请赔偿的参照标准。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家属因受到精神损害而获得的保险赔偿。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受害人家属的证明:受害人家属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精神受到了损害,例如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司法鉴定机构的伤残等级等。
2. 交通事故与精神损害的关系:交通事故与受害人家属的精神损害之间需要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如交通事故导致受害者情绪不稳定,从而引发精神问题等。
3. 精神损害的程度:精神损害的程度是确定赔偿标准的重要依据,通常通过医学鉴定来确定受害人的伤残等级,等级越高,精神损害越严重,赔偿金额也会相应提高。
4. 赔偿金额的确定:根据受害人家属提供的证据和交通事故与精神损害的关系,保险公司会确定赔偿金额。赔偿金额应包括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康复费、赔偿误工费、死亡赔偿金、死亡补助费等。
总之,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的确定标准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受害人家属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精神损害,建议及时咨询律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精神损害赔偿保险公司通常会承担赔偿责任,但有些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不会赔付。例如,如果交通事故中驾驶人无过错,或保险车辆未发生碰撞事故,仅由惊恐引起,造成受害者的精神损害,保险公司将不承担赔偿责任。此外,保险公司还会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手段、场合、行为方式、侵权人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因此,在购买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险时,投保人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了解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
法律依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章 投 保 第十七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解除前,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承担保险责任。
合同解除时,保险公司可以收取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的保险费,剩余部分的保险费退还投保人。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章 投 保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不得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但是,投保人对重要事项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除外。
投保人对重要事项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前,应当书面通知投保人,投保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日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在上述期限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