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饮水公司ISO900体系审核——管理评审记录

2024-07-16 来源:筏尚旅游网

管理评审计划

编号:R-BG-06

评审时间

20080310

评审地点

公司办公室

评审目的

确保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范围

涉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

会议主持

总经理

评审人员:管理人员

         

序号

领导/部门

/

 

1

质量负责人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运行状况及内部审核的结果的总结报告。

 

2

内审小组

质量管理安全体系实施运行状况及内部审核的结果评价。

 

3

厂部

生产过程取得的业绩,本部门产品质量的状况及发展趋势,设备维护保养、原料贮存与防护、生产安全、卫生环境管理情况及检查记录。

 

4

办公室

文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情况及取得的业绩。

 

5

质检部

产品检验的质量合格率情况及质量状况发展的趋势,包括主要不合格的分布及主要原因等,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状况等。

 

6

供销部

公司的销售业绩,客户满意度调查情况,客户的抱怨、投诉的时处理情况,客户对产品的潜在需求。公司的采购业绩,合格供应商的评定及管理情况。

 

7

各部门

任何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或过程需改进的建议。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管理评审通知

编号:R-BG-07

 

公司会议室

会议

主持人

 

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评审内容:

1、分析本公司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做出是否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决议;

2、本公司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审批重大的纠正、预防措施;

4、质量监督机构年度抽查的结果;

5、可能影响质量体系变更的情况

6、顾客反馈、满意度调查信息

7、生产过程的控制情况;生产过程业绩和符合性分析报告;

8、产品质量的符合性情况,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情况

9、文件记录管理、培训、设施管理等过程的控制情况

10、各部门有质量管理的改进建议及各类资源的需求反馈等

 

评审要求:

  1. 各部门按计划要求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在评审会议时汇报评审。
  2. 按本通知的时间准时到达会议地点。
  3. 评审时应积极参与,勇于发言提出见解或建议。

 

 

 

编制:              

           

审准:            

 

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R-BG-08

评审时间

 

评审地点

公司会议室

评审目的

确保质量管理安全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范围

涉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

评审人员

主持人: 

参加人员:

管理评审综述:

1.质量方针和目标贯彻执行情况良好,经统计目标也基本实现。

2.内部审查发现的不符合均采取了纠正措施且进行了验证。

3.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公司的实际相适应,运行有效。

4.自质量体系建立以来尚未发生任何的顾客投诉和抱怨情况。

5.产品的质量稳定,成品检验合格率100%。

6.组织机构的设置能对公司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7.通过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采购、检验、设备计量器具控制、纯净水产品等过程的管理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有效控制。

8.目前尚未有影响质量体系变更的因素。

 

通过体系的运行,公司管理得到了一定提高,为公司的全部管理纳入该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对我公司这次内部质量安全体系审查、产品质量、顾客反馈等情况的分析,我厂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及《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相关要求,适应公司的实际情况,质量管理体系能在持续改进中有效运行,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基本上处于受控状态,全体职工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这些方面都反映出体系的实施较为有效。一致认为我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满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及《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

分析、改进措施:

  1. 加强员工培训,特别是设备操作、卫生消毒方面的培训,规范纯净水生产;
  2. 加强客户沟通,及时将顾客需求转化为本厂产品特性。
  3. 进一步规范现场生产管理,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

资源需求:               资源的提供基本满足实际需求。

质量方针、目标的修订:质量方针、目标对本公司是适宜。

相关决定和措施:

  1. 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培训计划已制定并执行,现场生产质量控制过程已按计划实施;
  2. 质检部贯彻执行半成品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 全厂各部门都要加强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严格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的规程、程序进行生产,特别是要认真执行《员工的健康与卫生控制制度》,确保公司产品持续满足顾客要求。

                                             

编制:         

审准:        

 

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实施情况报告

 

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和发布:在文件编制的初期,公司就质量方针的条文向全体员工广泛征集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质量方针草案。经过管理层反复讨论,才确定下来现行的质量方针,并于2008年01月08日正式发布实施。

在开始进行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知识培训中,质量方针与食品卫生的培训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有效地保障了质量方针和食品卫生的宣传和贯彻,为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实施创造了条件。

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施情况:公司已按照质量方针的要求,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08年01月08日起正式实施。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良好,有望在近期正式申请纯净水产品生产许可证。通过对公司试产成品检验,我公司出厂产品批次合格率达到100%,设备维护、清洗100%按计划执行,工艺执行率100%,已达到预期目标。

为更好地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公司将满足顾客需要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严肃态度。这种态度的确立和宣导,有力地推动了质量工作的全面开展。

公司一直严格按照质量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兑现生产、销售及服务承诺,并将公司服务承诺通报顾客,接受顾客监督。公司决不将承诺仅仅看作承诺,承诺的背后是条件和范围,尽力调配好资源,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关键是员工素质的提高。公司为塑造员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精神状态,特别围绕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产品质量特点、操作规范、销售服务技巧等进行了相应的员工培训,从各项工作表现看,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水平确实有一定的提高,促进了质量方针的实施。

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的总体评价:通过对质量方针的综合分析评价可以认为,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及目标,合乎公司战略目标,也充分体现了顾客需求,适应公司现状和近期发展需要,总体上是合适和正确的。同时,质量方针通过良好的宣传,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实施。

 

 

 

                              质量负责人:

                                       20080306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情况报告

一、文件体系建立工作

1、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及国家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经多次修改、调整,在2008年01月08日正式运行前完成各项文件资料的编制、审批和发放。制定了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管理办法及控制制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质量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

2、从目前运行情况看,文件体系总体上说是合理的、完整的、有效的,适应目前体系运作的需要;

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主要工作

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情况

①在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和体系开始运行前后,公司做了全员培训,组织员工学习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学习了公司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为体系的正式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由于文件方面的充分准备和培训方面的有力支持,2008年01月08日运行后,大部分体系要求立即进入了上轨和正常运行阶段。从08年02月23日内审反映的情况看,体系运行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③第一次内审以后,通过对不符合项目的纠正措施的实施,部分相对滞后的地方也取得了良好的改进。

2、公司一直把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作为一项管理改善工作来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都紧紧围绕着实用、有效的原则展开。

三、体系目前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通过2008年2月23日的内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作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发现了2个一般不符合项,主要问题是空桶清洗车间瓶盖未及时清理、包装材料验收记录不完善等问题,相关部门均采取了纠正预防措施并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公司已初步建立了持续改进的机制,具备自我完善的能力。

2、目前公司质量培训虽然已达到了一定的量,但缺乏内在系统性,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员工对标准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掌握、理解不足。应在下一年的培训计划中作合理安排,增强质量培训的系统性,使质量培训由零散的方式向系统的方式转变。

3、质量记录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目前的情况看,记录的流转和保存相对较好,而记录的填制则问题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