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工业容器配管设计

2024-07-16 来源:筏尚旅游网

1 适用范围

  1.1 本设计规定适用于容器管道的布置。

  1.2 所有通用事项可参考配管设计通则

2容器的种类

根据容器的用途和功能分类如下:

  2.1分离器

从含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流体中,将之分离的容器总称为分离器。

  2.2气液分离器

通过对含液滴气流的缓冲、分离回收其飞沫,并能防止压力急剧变化的容器。

  2.3沉降器

将互不溶解液的混合液静置,靠比重差来分离轻重液体的容器。

  2.4  闪蒸罐

把带压液体通入低压容器内,使部分或全部液体气化的容器。

  2.5  混合器

将两种以上的物料混合的容器。

  2.6稀释器

在液体物料中添加水或其他溶剂,使液体浓度降低的容器。

  2.7溶解器

在固体物料中加入热溶剂,使之溶解为液体的容器。

  2.8蓄压器

将具有压力的气体、蒸汽或液体贮于容器内,使相应系统维持恒定压力的容器。

  2.9供给器

向主流体内补充或添加液体的容器。

  2.10计量器

为测量流体的重量或体积配备的容器。

  2.11 废气排放器

把装置中产生的废气集中并安全排至大气的容器。

  2.12反应器

在容器内进行化学反应的容器。

3容器的布置

容器的布置原则上靠近有关设备(塔、热交换器或泵等),考虑如下:

1 保持容器的操作和检修所需的间距。

2各设备的间距取决于安全防火规范(GB50160GB50058)的规定。

  3.1卧式容器的位置

卧式容器的布置原则上按线取齐,有下述方法:

1 中心线取齐(图3-1

地面上的卧式容器与立式设备采用中心线对齐布置。

                                   3-1

2 切线取齐(图3-2

2台以上的卧式容器采用此对齐方式。

3 支座取齐(图3-3

2台以上的卧式容器布置在同一框架上时,采用此对齐方式是为了简化框架结构。

3-2

 

 

                                            3-3

 

 

                                             3-4

3.2立式容器的布置(图3-4

  立式容器与其周围的设备一般采用同一中收线取齐布置。

4-1

4布置

容器一般布置在地面上或框架上。应根据容器的功能、工艺过程、形状、大小和经济性等因素来确定是布置在地面上还是框架上。

  4.1 安装高度

1 有工艺过程要求的高度时,应满足此高度。工艺过程要求:

(i)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的气蚀余量的高度。

(ii) 必需自流的管道应满足这个高度条件。

  1. 距操作面的最小高度
  1. 4.1、图4.2所示的最小安装高度,使放净阀端与操作面间距150mm以上。]

 

 

 

4-2

 

 

 

 

 

 

 

(ii) 框架上布置容器的最小高度,应考虑拆卸嘴子法兰的螺栓,操作面与法兰面间距应在200mm以上(图4-3

                      4-3                             4-4

3 带水斗和精馏柱等具有特殊形状的容器,按(2(i)(ii)款来决定布置高度。

    1. 布置形式

    布置形式按布置场所和支承方法分类,如下表所示:

5开口方位

  5.1基本考虑

开口方位应考虑设备的整体布置,必须满足下述各项要求:

1 满足工艺过程要求。

2 容易操作。

3 容易维修。

4 经济。

5 美观。

    1. 检修侧和管道侧

容器附近的空间自分为维修所需的检修侧和配管所需的管道侧。整体布置上应做到操作、维修方便,外观整齐、美观。图5-1

 

                             5-1

5.2.1检修侧内设置管嘴和附件

1 人孔、手孔、检查孔

2  仪表管嘴:LcLsPPPT

3  吹扫管嘴(氮气、水蒸汽)

4  铭牌

5  吊柱

5.2.2管道侧内设置的管嘴子

与管道相接的管嘴

5.3 决定管嘴方位的注意事项

1卧式容器上的进口管嘴和出口管嘴

2  卧式容器出口管嘴朝向泵侧设置。

  1. Lc,Ls在液面变动的位置上设置。

4 LcLs相互靠近设置,以便校正。

5 人孔盖和人孔吊柱原则上设在人孔的右侧,但是若操作时,也可改在左侧。

6  操作平台间超过3米的梯子,为了方便进出,原则上设成侧向进出。

7卧式容器的排凝管嘴设在流体出口的反方向。

8  卧式容器的人孔原则上设在筒体中心线高度的两侧。

9  卧式容器的安全阀、压力表和放空等管嘴,统一设在容器顶部。

10  立式容器若用支耳支承,并有梁下管嘴时,应特别注意高度和方向。

11卧式容器原则上将出口管嘴端的鞍座固定。

5.4  标准的管嘴方位例子

卧式容器和立式容器的代表性管嘴方位布置如图5-2,5-3所示:

6框架平台和梯子

  6.1  框架平台

两层以上布置容器的框架平台按以下规定。并用梯子上下平台。

  6.1.1  框架的大小

由图6-1中的A-C尺寸决定框架的在,也应注意其他的决定框架大小的因素。

  1. C尺寸:操作、维修≥600mm

 

 

 

 

 

 

 

 

 

 

 

 

注:有保温、保冷、防火层时,按其外表面计算。

  6.1.2柱的位置

1  卧式容器轴向柱的位置采用图6-2所示的-之一。确定卧式容器轴向柱的位置时注意以下各点:

  鞍座与框架相同; 鞍座与框架端柱的间距 框架端

6-2

(i) 框架上不准布置横穿平台的管道。

(ii) 原则上优先选取图6-2所示柱的布置。对除非受管桥限制才选取外,一般不选用,因为钢架不经济。

(iii) 框架平台面最大伸出尺寸为2500mm,以此保证6.1.1AB,图6-3

6-3

2 卧式容器垂直方向上的柱位置由以下各条决定:

(I)  保证6.1.1C尺寸。

(ii)  框架下设备的布置,应保证它们的操作、维修空间,图6-4

(iii)  不需要操作、维修时,图6-4C尺寸可取最小值。

 

 

 

 

 

  3 与换热器等同一框架布置时,换热器鞍座与容器的某鞍座位置取齐,以便共用一条梁。

  6.2  梯子

1 梯子按平行于容器轴向设置,并从侧向上下至通道面。

2 4000mm以上框架平台按最大4000mm设置中间踏步平台。

3 梯子上方保证50mm以上的空间(图6-5

4 梯子角度按45°,有效宽度按750mm规划(图6-5

 

 

 

 

                                         

 

                                       6-5

 

 

 

 

 

   6.3平台形式

1高于3m操作平台上的阀(大于2寸)、人孔、安全阀和调节阀等,需设通道和检修场地。

2  11/2时以下的阀、立管的截止阀和仪表等的操作,原则上用梯子。

3  平台的上下用梯子。

4  平台的最小尺寸见图6-6

5 立式容器的平台参照敷塔管道设计

7配管规划

  7.1  附容器管道(图7-1

进口管;液体出口管;气体出口管排放管

安全阀管  仪表用管(液面计等的有关管道)

  7.2附容器管道的规划

一般附容器管道受工艺过程和容器的结构的约束因素较少,所以重点在操作方便、经济美观方面,进行管道的敷设。

1  应满足工艺要求。例:

(i)  泵入口管道避免出现袋形。

(ii) 有无坡度

(2)  优先考虑卧式容器的大口径管道,然后考虑其他管道,要求都有支承,美观地敷设。

(3)  各管道在容器本体设置支架。

(4)  从立式容器上部嘴子下来的管道和大口径管道应优先配置。

(5)  管道上的阀门宜直接与嘴子相接。

(6) 安全阀四周

(a)  安全阀安装位置靠近容器的主管位置,无距离设置时,要进行压降核算。

  1. 安全阀跳动时,产生推力,应设计抗推力的支架。

(c)  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常常有温差,应考虑能伸缩的支架。

(d)  排向大气、喷出管嘴近旁设Φ9的泪孔,以便不存液体和雨水。排放不要朝向通道口。

(e)  多个安全阀相邻安装时,排出管采用集合管形式。

(7)  受热作用的管道应考虑加固和膨胀圈。

例:(i) 与离心压缩机相接的管道。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