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猫,又称亚洲金猫、原猫,隶属于猫科猫亚科金猫属,金猫属共有两个物种:金猫、婆罗洲金猫。金猫主要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丛林中。而婆罗洲金猫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数量比较稀少。金猫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中国古时民间所传的“彪”,很可能就是指金猫。目前在中国分布的金猫种群数量约为3000-5000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外形似家猫,体长78-100厘米,体重10-15千克,雌性比雄性小。头部圆,眼较大。体毛通常呈黄褐色,背脊呈棕黑色。眼角前内侧各有一条白纹,长约20毫米,其后为一棕黄色宽纹,一直向后伸展至枕部,其两侧有黑纹。眼下有一白纹延伸至耳基下部,其上、下缘均具明显黑线。耳背呈黑色,耳基具灰色毛。喉和前胸部有淡黑色横纹或花斑点。尾长约为体长的一半,尾巴的背面颜色跟体色一样,底面浅白色,尾末端为黑色。
虽然各品种的面部花纹一致,但毛色变异很大,而且同一地区的种群中,各种花色都有可能出现。主要有3种色型:亮红色(红金猫)、灰棕色或暗灰褐色(灰金猫)、全身斑点(花金猫)。三者既彼此有别亦存有混杂和过渡,但以红金猫色型在数量上占多数。其中红金猫和灰金猫两者体背面全无斑点,仅在四肢上部、体腹面略现模糊的斑点或斑纹。而花金猫除腹面、四肢具斑点外,在灰棕色身体背面布满不规则的环斑。也有少数的毛色会出现黑色变异。
除在繁殖期成对活动外,一般独居,夜行性,以晨昏活动较多,白天栖于树上洞穴内,晚间下地活动。行动敏捷,善于攀爬,但多在地面活动。活动区域较固定,随季节变化而垂直迁移。金猫听觉很好,是猫科中外耳活动最为灵活的种类,可以收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微小声音,仿佛是“活雷达”。主要以啮齿类、鸟类和小型鹿类为食,有时亦会攻击幼小的羊和牛。全年可繁殖,但交配期多在初春,通常每胎仅产1仔。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亚洲金猫的介绍
亚洲金猫(学名:Catopuma temminckii)又名,金猫。体长,90厘米,体重,12-16公斤过去曾被归入猫属,现在的分类学一般把它归入金猫属。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体长90厘米。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喜欢在地面上捕食,以鸟类、蜥蜴、啮齿类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金猫在圈养条件下寿命可达20年。
原猫是什么猫?
原猫又名金猫、红椿豹。
猫科。一种大型的野猫,体重可达10~15kg。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南部,四川东部,福建、等地。一般多生活在密林中,也栖居在多岩地区,有时在海拔3000m左右的高山上亦能见到。原猫多于夜间活动,白天较难遇到。性情极其凶猛,广西称之为“黄虎”。常于林中猎捕野禽、羊与小鹿等动物,有时饿极甚至进犯牛犊。原猫皮的商品名为红椿豹皮,毛色美丽,可适于制皮大衣里和短大衣里及皮领,也可做垫褥等。原猫稀少罕见,故在动物园展出颇有价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金猫的特征是什么?
金猫的特征是:
1、头骨较大而骨质显轻薄。
2、从眶前缘至前颌骨前端的距离超过眼眶直径长度。
3、鼻骨较宽,额骨前中部略凹陷。
4、牙齿的齿式=30。门齿呈一横列,上下颌第三门齿均较大。第一上前臼齿呈钉状,极小或缺失。上臼齿小、横列。
亚洲金猫是中等大小的猫科动物。体长116-161厘米;尾长400-560毫米,是体长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体重12-15千克。雄性体重13.5千克,体长91厘米,尾长41厘米,右后爪18厘米,耳朵5.5厘米,右上角犬齿16毫米。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亚洲金猫除在繁殖期成对活动外,一般独居,夜行性,以晨昏活动较多,白天栖于树上洞穴内,间下地活动,行动敏捷,善于攀爬,但多在地面行动。
活动区域较固定,随季节变化而垂直迁移。金猫听觉很好,是猫类中外耳活动最为灵活的一种,可以收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微小声音,仿佛是“活雷达”,它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猫
什么是亚洲金猫?
亚洲金猫别名叫花脸獐,性情也十分彪悍。别看它们只有十多千克重,除了野鸡、野兔、松鼠等一般中小型猫科动物常捕捉的猎物外,它们还能捕捉到体型是它几倍的野鹿、野羊等;虽然不了野猪、羚牛等反抗能力较强的大型动物,但对它们的幼崽而言,金猫则是一个致命的杀手。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捕食者的亚洲金猫在食物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那些缺少老虎和豹子这类大型猫科动物的地方,亚洲金猫履行着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的职责。然而,在所有的猫科动物中,亚洲金猫是人们较少关注的一类动物,因为人们的目光大部分都被狮子、老虎等大型猫科动物以及家猫、兔狲等小型猫科动物吸引走了。
在破坏森林及皮毛贸易等活动的威胁下,亚洲金猫的种群数量不断在下降,它们需要人类更多的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