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猫和狗哪个智商高?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

2024-07-04 来源:筏尚旅游网

截止至2004年,有关犬类意识和社会认知的论文有数百篇,而关于猫的社会认知论文数量几乎为零。原因很简单,用猫做实验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有许多猫会退出实验,因为它们突然失去了对研究人员的兴趣,有的猫甚至当场走掉。

(图源:《加菲猫:现实世界历险记》剧照)

当我们用手指向某物时,同伴会下意识地注意它。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十分直观的暗示,但对动物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

为此,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指向测试”以确定动物能否理解“指向”的含义。果不其然,大多数动物都无法通过“指向测试”,甚至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也不能做到。

然而到了1998年,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布莱恩·黑尔(Brian Hare)和匈牙利罗兰大学教授?dám Miklósi兴奋地发现,狗居然通过了“指向测试”。一时间,大批研究者涌向了犬类智力的研究,这场“犬类认知革命”促使了人们发现狗可以识别人类表情,理解人类语言的组成,甚至可能存在公平感和道德感。

(图源:pixabay)

然而,当科学界的注意力被狗所吸引时,另一种在人类身边生活了数千年的动物——猫,却被忽视了。尽管这种忽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狗的祖先是社会性动物,而猫的祖先却不是,人类对猫的驯化程度也远不及狗,由此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猫不太可能像狗一样善解人意,“理解”人类的表达方式。

Science开展了相关的讨论(图源:Science)

然而实际情况是否会是这样,猫的认知能力究竟几何?今年5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

截止至2004年,有关犬类意识和社会认知的论文有数百篇,而关于猫的社会认知论文数量几乎为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关于猫的科学产出与猫的受欢迎程度并不相符),Miklósi教授抛开对狗的“偏爱”,于2005年首次比较了猫、狗和人类交流的能力,发现猫和狗一样能通过“指向测试”。但与1998年不同,这一发现并没有开启科学家研究猫类社会意识的热潮,原因很简单,用猫做实验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有许多猫会退出实验,因为它们突然失去了对研究人员的兴趣,有的猫甚至当场走掉。就连Miklósi教授本人也表示不会再研究猫了。就这样,猫类意识的研究再次被尘封了十多年。

Kristyn Vitale博士期间研究(图源:oregonstate.edu)

2017年,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Kristyn Vitale博士勇敢地选择猫作为了研究对象。

猫能通过“指向测试”(图源:ScienceHOLLY ANDRES)

Vitale及其导师发现,比起玩具和食物,猫更喜欢和人类互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还发现,猫会花更长的时间和关注它们的人待在一起,这意味着猫可能和狗一样,能够感知人类的“注意力状态”,从而读懂人类的手势和命令,并通过“指向测试”。

同时,主人对物体的态度也会影响猫的行为。例如,一台沙沙作响的风扇一开始会使猫感到害怕,但当主人对这台风扇表示友好后,猫就不再害怕,反而愿意主动接近风扇。

主人对物体的态度会影响猫的行为(图源:ScienceHOLLY ANDRES)

罗兰大学的Péter Pongrácz团队进行了猫的“进阶版指向测试”,不再用手来指,而是使用眼神。研究人员发现,猫能够回应70%的眼神指示,这与狗的水平相当。

意大利米兰大学的Isabella Merola等人还发现猫能够根据人类的情绪改变它们的行为。但许多猫在社会智力测试中的表现比狗差,Miklósi教授解释,这是因为猫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会感到害怕和紧张,一只冷静的猫的社交表现应该是和狗相近的。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正视和关注猫的认知,从墨西哥到日本都有专门研究猫的实验室,他们发现了猫可以像人类一样察觉出视觉错觉图并且辨认出主人的声音。

虽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猫,但这一领域的现状仍然是严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猫并不配合实验。在Pongrácz团队的“眼神指向”研究中,他们一开始使用了99只猫,却只成功获得41只猫的实验数据。大部分的猫并不配合实验,这使得研究猫的成本大大增加。

另外,研究经费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由于不具备短期的现实意义,猫认知研究人员很难从官方机构得到资助。事实上,Pongrácz自己掏钱做了猫的“眼神实验”,而发现猫能够听懂自己名字的日本上智大学(Sophia University)的动物行为学家斋藤慈子(Saito Atsuko)也表示出相关研究经费获得的困难。

尽管由于种种限制,目前关于猫认知的研究依然有限,但是这些研究已经部分揭开了猫的神秘面纱。之前大众广泛认为猫是愚蠢又自私的,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反驳了这一观点。

事实上,猫可能和狗一样聪明,而对猫的研究和挖掘很可能会为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猫和狗哪个更聪明

猫和狗都是人类驯养的动物,它们哪一个更聪明呢?多年以来,宠物主人经常会提出宠物狗和宠物猫哪一个更聪明的问题,当然我们都希望将它们想象成“宠物明星”,能够灵活地奔跑,跳起接球。

事实证明,答案并不像宠物爱好者想的那么简单,美国纽约巴纳德学院专门研究狗认知能力的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德拉·霍洛维茨称,从事研究狗认知能力的研究人员并不研究“智力”问题,我们看到了认知的不同方面。

她开始质疑人类比较不同物种智力的习惯,她说:“从最简单的形式来看,猫在需要完成的任务方面表现得更聪明,狗在主动性完成任务方面更出色,我认为谈论物种的‘相对聪明’没有任何意义。”

杜克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布莱恩·黑尔赞同该观点,他表示,分辨狗是否比猫更聪明,就像问锤子是不是比螺丝刀更好的工具,这完全取决于它的用途。但这并不是说动物行为研究员无法测量狗和猫的智力差异,或者更准确地讲,超出维持生命所需的认知能力。

美国缅因州联合学院动物健康与行为助理教授克里斯汀·维塔莱称,动物智力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概念形成(从具体经验形成一般概念的能力)和群体能力。

维塔莱主要研究猫,当前她关注的是猫的群体能力产生思维活动,她指出,猫通常被认为对人类冷漠、不感兴趣,实际上它们表现出很高的群体社交智商,这方面与狗的智力相近。

例如:研究表明,猫可以区分自己的名字和发音相似的单词,而且它们更喜欢与人互动,而不是食物、玩具和气味。人类的关注会对猫产生一定影响,2019年《行为过程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当人们关注某只猫的活动时,猫的反应是花更多的时间和他在一起。

在一项直接比较猫和狗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猫和狗利用人类指示的线索找到隐藏食物的能力差别不大。然而,研究人员指出,与狗相比,猫缺乏一些吸引注意力的行为。通常宠物主人会看到狗摇摆着尾巴在喂食盆前乞求,而猫则不会这样做。

此外,人们认为猫和狗存在着大脑体积差异,一种普遍观点认为,大脑的大小决定了相对智力,如果这总是正确的,狗似乎会占主导地位。黑尔表示,他和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家埃文·麦克莱恩在全球招募了50多名研究人员,将他们开发的一种测试方法应用于550种动物,其中包括:鸟类、猿、猴子、狗、狐猴和大象。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测试动物的认知特性,即自我控制能力,或者是研究人员所说的跨越物种“抑制性控制”。2014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他们的测试结果,测试了3-5岁动物延迟吃棉花糖的能力。

黑尔表示,这项跨物种研究表明,动物的大脑越大,它们在动物棉花糖实验中表现出的自制力就越强,自我控制能力是高级认知功能的标志之一。但该项研究存在一个问题,测试对象不包括猫,所以虽然我们可以依据它们的大脑大小推测它们的表现,但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猫的真实能力。

维塔莱称,在进行此类智力评优点时要记住另一件事——人们对待狗和猫的方式可能不同,这与人类主观意识有关。例如:狗通常很善于社交,它们会与小孩玩耍,坐着主人的汽车兜风,陪主人在公园里散步。相比之下,猫主人很少给它们这种互动和训练机会。

那么,最终哪种动物的智力更高一筹呢?结论可能取决于你欣赏宠物的特殊能力,尤其是让它们成为令人愉悦伴侣的社交能力。

猫和狗谁更聪明?

猫和狗谁更聪明: 在最新一期的瑞士《神经解剖学前沿》杂志上,一篇关于猫狗大脑神经细胞数量的论文用大量数据佐证了狗比猫聪明。美国、巴西、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国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系列动物的大脑,包括猫、狗、雪貂、猫鼬、狮子、棕熊、浣熊等。研究表明,狗的大脑皮层有5.3亿个神经细胞,而猫只有2.5亿个。这意味着狗有着比猫完成更复杂、更灵活事件的生物学上的能力。

一、狗的介绍: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属于哺乳纲,肉食目,犬科。生物学家研究认为,狗最早是由狼、狐和胡狼自然杂交而产生的。经过各民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长时间的驯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繁多的品种。据联合国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5亿条狗,我国大约有1亿条。[br/]从古至今狗始终是人类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从边境巡逻、缉毒、侦破案件、救护伤员到为盲人引路、与主人作伴,处处都有它们矫健的身影。正因如此,狗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宠爱和保护。各种各样的狗协会遍及世界各地,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专门为狗设立的服务性机构。以前,为了控制狂犬病对人的威胁,我国曾实行灭狗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通过接种疫苗已经能很好地控制狂犬病。所以近年来各大城市也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味灭狗的非人道做法,并针对养狗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客观、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的养狗事业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

二、狗的生活习性:

1:消化特性:犬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肉食目。犬的祖先以捕食小动物为主,偶尔也用块茎类植物充饥。犬被人类训养后,食性发生了变化,变成以肉食为主的 杂食动物,但素食也可以维持生命。

2:体格与解剖结构:犬的品种很多,其体格大小差异可在20倍以上。犬体最高的可超过1米,最矮的只有20厘米;最重的犬有130千克, 最轻的犬只有1.5千克。犬的体格虽然差异较大,但解剖构造基本相同。犬有225~230块骨头,这些骨头不但构成了犬体 坚固的支撑系统,对内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而且是能够疾速奔驰的基础。

3:感觉机能:犬的嗅觉灵敏度位居各畜之首,对酸性物质的嗅觉灵敏度要高出人类几万倍。 犬的嗅觉器官叫嗅粘膜,位于鼻腔上部,表面有许多皱褶,其面积约为人类的四倍。嗅粘膜内的嗅细胞是真正的嗅觉感受器,嗅粘膜内大约有两亿多个嗅细胞,为人类的40倍,嗅细胞表面有许多粗而密的绒毛,这就扩大了细胞的表面面积,增加了与气味物质的接触面积。气味物质随吸入空气到达嗅粘膜,使嗅细胞产生兴奋,沿密布在粘膜内的嗅神经传到嗅觉神经中枢--嗅脑,从而产生嗅觉。

4:智力聪颖惊人:犬具有很强的智力,能够领会人的语言、表情和各种手势,有时会做出令人们惊叹不已的事情。如通过训练,能计数、识字等。 

5:性格与表情:像人类一样,每条犬也有特定的性格。有的犬活泼好动,聪明伶俐;有的犬文静安详,听从命令;有的犬粗狂,喜好争斗;有的犬则胆小懦弱,反映迟钝。能够准确地掌握每条犬的性格特征,对于犬的挑选、训练及饲养具有重要意义。

到底是猫更聪明,还是狗更聪明?

科学家认为狗比猫更聪明,因为狗容易训练。

从社会化角度分析动物通常也很聪明,而且我们的祖先将狗作为伴侣动物进行了驯养,因此狗比猫更能社交,狗当然更聪明。但是现在,这场永恒的争论似乎终于结束了。科学家最近通过对智商的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狗比猫还聪明。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动物的情商要比孤独动物更高,因此更聪明。原因很明显,社交动物经常与其他人联系,因此他们需要处理更多的问题。这进一步证明了狗比猫聪明的结论,因为狗更加社交,它们与其他人的互动更多,并且它们需要处理更复杂的行为。

因为社会的需要,牛津大学的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惊人的消息,他们试图了解物种的进化是否会影响脑力智商。例如,当我们驯化一种动物,尤其是将其驯化为伴侣动物时,我们会对它提出新的要求。这些需求还包括其社交化的需求,例如我们希望狗能够学习如何与人交流,理解其手势和语言。在这方面,狗比猫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狗的情商比猫快。实际上,考虑这件事后很容易理解,我们的祖先肯定更喜欢养狗代代相传,狗变得越来越聪明。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511种不同物种的样本来证实了这一点,其中甚至包括仅具有化石的灭绝物种。从情商指标来看,狗被人驯化后的智商大大提高了,而现代猫的智商与它们刚被驯化时的祖先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也意味着,不仅狗比猫聪明,而且猫和狗之间的智商差距也在扩大。而且猫不容易训练,这也是我们很少听见警猫或者搜救猫的原因。

从量化数据上看,猫和狗谁更聪明?

猫与狗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宠物,根据2019年中国宠物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单单是城镇宠物猫犬数量就高达9915万只,其中猫有4412万只,狗有5503万只,这还不算农村的,若算上农村的数据,这个数据会更大。

谈起猫与狗,我们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各位铲屎官们对于这类话题也总是津津乐道,其中关于猫与狗谁更聪明的讨论,在一众话题里面有着很高的热度。

猫与狗是两种性格迥异的动物,猫性格高冷似乎不近人情,即便是铲屎官主动跟它互动,猫似乎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态度。相较而言,狗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它对主人相当热情,愿意并且积极与人互动,这两种养宠体验,各有各的特色,说不清哪一种较好。

从宠物的日常行为方式以及性格态度上看,猫看起来的确是比较聪明,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猫比狗聪明,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测量动物的智力并不简单

测量动物的智商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并且也不能像测量人类智商一样出一些固定的题目去测评。曾有研究者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聚集了一些猫咪和狗狗,把不透明的杯子倒扣在地上,其中一个杯子里面放着食物,其他的是空的,研究者用手指指向了有食物的杯子,发现大多数狗狗能够迅速理解人类手势,并且准确获得了食物,而大多数猫咪则很不配合,它们似乎不理会研究者,自顾自地玩耍或者干脆就趴着休息,导致实验一度停滞不前。

后来研究者考虑到可能是陌生的环境让猫咪很不适应,又将实验场所放在了猫咪的家中,发现猫咪也能够根据人类的手势获得相应的食物。

从这个实验结果上看,人们可能会觉得猫与狗大概是一样聪明的,只不过猫咪由于性格使然,天生没有狗那么热情,对待周遭事物的态度也不一样。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个实验乍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但是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实验的方式就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家犬对人类都比较友善,且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互动,加上铲屎官日常与狗的互动,即便是没有经历过专业训练的狗狗,不知道手势代表什么意思,但是出于本能反应,它们也愿意去尝试着做出反应,这就解释了为啥大多数狗狗都会对研究者的手势积极做出反应,从而得到食物了。

而猫咪本质上是一种猫科动物,天生孤独不近人,加上相对于狗来说,铲屎官跟猫咪的互动次数较少,所以它们不太愿意配合人类做出反应,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猫咪的家中实验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其次这个实验缺乏一定的量化分析,从实验的结果来看,猫咪最终表现出来的行为与狗差不多,但仔细一想,若没有达到相应的阈值,结果十分具有误导性。

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学过了微积分的大学生,跟一个还在上小学,数学能力只限于加减乘除的小学生,他们共同做一道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最终两个人答案一致,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他们的数学能力一样强!这显然不对,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所以说前面的“杯子实验”完全不能检测说猫与狗谁比较聪明,甚至都不能检测出它们是不是一样聪明。

测量大脑皮层神经元数量是目前最科学的方式

那么怎么知道猫与狗谁比较聪明呢?目前测量动物智商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测量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在生物学范畴里面,神经元是基本的信息处理单元,数量越多,就表明信息处理能力越强,简单来说就是认知能力越强,也就代表越聪明。

曾经,即便是现在仍有许多人将大脑相对体积和结构的复杂性作为衡量智商的重要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也能找出许多所谓的证据来,比如食肉动物大脑相对体积越大,它们对外界事物变化的处理能力就越强,对环境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就越强,处理能力也越强。

但事实上大脑体积的大小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智商高低,因为具有同样相对体积大小的大脑,其神经元数量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同样大小的纸箱堆满一间房子,如果纸箱之间的间隙很宽,那么只需用很少的箱子就能堆满整个房间,如果间隙很小,那么就需要用到更多数量的纸箱,这里我们可以将房间理解为大脑,纸箱理解为神经元。

虽然测量神经元的方式并不能说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面,这种方式是目前最为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个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大脑皮层所含有的神经元数量大约是160亿个左右,当然不同个体之间会有细微的差异,但在整体上是差不多的。

灵长类动物中,黑猩猩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数量为60-70亿个,表明它们的智商相当于一个3-4岁的小孩,这与现实生活中我们观测到的现象相符,黑猩猩在灵长类乃至整个动物世界中,都是比较聪明的存在,它们懂得利用工具获取食物,能长久保持关系,即便是分群之后仍能时常“回群探母”,这种现象在动物身上鲜少发生。

狗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是猫的2倍有余

基于这个先决条件,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们对猫和狗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进行了测量分析,最终得出无论是大型犬还是小型犬,其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数量大约是5亿个左右。

科学家们分析了一只金毛,一只小型犬和一只猫的大脑,发现猫的神经元含量只有2.5亿个,而狗的神经元平均含量高达5.28亿个,数量是猫的2倍有余,说明狗狗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远在猫咪之上,这点与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相符,比如经过简单训练之后的狗,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简单手势。

根据神经元数量的分析,大象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含量为56亿个,表明它们是继灵长类之后在动物界最具高智商的动物,与我们的认知相符。

另外,人们还分析出一只体重180千克的狮子,它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含量为5.45亿个,一头体重350千克的棕熊,其大脑皮层中神经元数量为2.51亿个,表明狗的智力可能与狮子等动物差不多,而猫咪的智力则与棕熊等动物的类似。

可能有人会问了,大脑中神经元的含量并不像花生似的,能够摊开来一个个数,人类是怎么得知动物大脑皮层中神经元含量的呢?虽然过程十分复杂,但科学水平发展到今日这般地步,能做这种实验的机构还是许多的。

简单来说就是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中分离出悬浮核子,然后测量单位体积中悬浮核子的数量,用以估计全部悬浮核子的数量,最终估算出神经元的数量,虽然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误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就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数值。

通过针对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研究,我们会发现,虽然狗狗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的“二货”属性,尤其是哈士奇这类以傻著称的犬种,而大多数品种的猫看起来都比较沉稳老道,给人一种猫比狗聪明得多的感觉,但是在量化数据面前,狗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含量远高于猫,也就代表着狗比猫有着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俗话说也就是狗比较聪明。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