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日读一判,系法律商业双驱动的万程通商团队的每日固定学习会。本文分享的案例,系我们于2022年6月7日集体学习的案例。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即日起,我们学习分享的案例,将隐去主体及案号信息。给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如您需案例全文,请留言留下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尽快安排发送。
【裁判要旨】
案涉《借款协议》载明签署地、实际履行地为北京市海淀区,发生争议,由协议签署地或法院管辖。但出借人、借款人住所地均不在北京市海淀区,现有证据材料无法证明当事人系在北京市海淀区签订并履行案涉借款协议,北京市海淀区与本案争议没有实际联系。在无证据材料可以证明北京市海淀区与本案争议有实际联系的情况下,如就此认定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是本案的管辖法院,势必造成大量案件通过协议管辖进入约定法院,破坏正常的民事诉讼管辖秩序,故案涉协议管辖条款无效。
【关联法条】
中国民事诉讼法T24: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中国民事诉讼法T35: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诉讼主体】
原告:郭某。
被告:甲贷款有限公司。
第三人:乙公司。
【基本案情】
原告郭某与被告甲贷款有限公司以及第三人乙公司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一案,重庆市北碚区法院于2020年5月6日立案。
【原告郭某诉称】
2019年7月10日,第三人乙公司向郭某宣传可采取免费分期付款支付学费的方式学习英语,学费由郭某向百度有钱花平台申请分期支付。2019年10月,乙公司停课,不再向郭某提供英语培训服务。乙公司在宣传引导时明确告知,剩余学费通过免费分期的方式按月支付,郭某误认为签订的是分期付款协议,后获悉为贷款合同。甲贷款有限公司和乙公司系合作关系,乙公司以分期付款支付学费的方式欺骗郭某向甲贷款有限公司申请贷款,由于乙公司倒闭,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故诉请判令解除借款合同、无需支付剩余借款42051.75元、退还已经偿还的金额5900.25元等。
【法院认为】
重庆市北碚区法院认为,甲贷款有限公司与郭某签订的《甲贷款有限公司借款协议》约定,发生争议,由协议签署地北京市海淀区有管辖权的法院管辖,故于2020年6月9日作出【】号裁定将本案移送至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处理。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认为重庆市北碚区法院裁定移送不当,遂层报北京市高级法院。
北京市高级法院认为,郭某户籍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甲贷款有限公司住所地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北京市海淀区既非原告住所地,亦非被告住所地,在无其他证据予以佐证的情况下,无法认定为本案网络合同的实际签订地,案涉协议管辖条款无效,本案应当由重庆市北碚区法院审理。经与重庆市高级法院协商未果,报请本院指定管辖。
本院认为,本案系互联网借贷引发的合同纠纷。《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案涉《甲贷款有限公司借款协议》系通过互联网方式签订,其中,借款协议载明签署地、实际履行地为北京市海淀区,发生争议,由协议签署地或法院管辖,出借人甲贷款有限公司、借款人郭某住所地均不在北京市海淀区,现有证据材料无法证明当事人系在北京市海淀区签订并履行案涉借款协议,北京市海淀区与本案争议没有实际联系。此类互联网借贷纠纷,出借方一方主体特定、借款方一方主体不特定,存在着面广量大的情形,虽然协议选择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管辖,系双方当事人在案涉合同中进行的明确约定,但是,在无证据材料可以证明北京市海淀区与本案争议有实际联系的情况下,如就此认定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是本案的管辖法院,势必造成大量案件通过协议管辖进入约定法院,破坏正常的民事诉讼管辖秩序,故案涉协议管辖条款无效。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甲贷款有限公司住所地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重庆市北碚区法院是本案的管辖法院。重庆市北碚区法院将有管辖权的案件移送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处理不当,本院予以纠正。
综上,本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本案由重庆市北碚区法院审理。
本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