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这一专业也日趋热门。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一所高校均开设了这一专业;这种快速增长导致了行内就业时竞争激烈,一次就业难度增加。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能否胜任日常有关营销工作,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呢?学校的培养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工商管理系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1、企业背景信息
2、企业人才资源现状
3、请企业对调查项目选项作选择
第三部分调查说明
1、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界定为我校09级学生能调查到的所有的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鉴于市场营销学生的毕业去向未必和专业完全对口的问题,我们也调查了部分没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2、调查实施
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送发。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目构成。对于其中两个需要排序的题目,我们采取了赋分统计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调查从2月1日开始,至3月8日结束。
3、问卷回收
本次调查统计共回收有效问卷427份,个别问卷存在某个别题空答的情况,我们统计时对空答的题目不算入统计。
第四部分调查结果
1、企业背景信息
1、1企业业务领域集中在商业和IT业,服务行业所占比例大
所调查的企业中,181(44%)家企业属于商业领域,108(25%)家企业属于IT业,其他领域占了25%。金融、证券、保险业、外贸代理业、农业、旅游业6项一共占了16%。
在收回的问卷中,171家企业属于服务业(43%),其次是制造业68家(17%),贸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业25家(6%),物流业5家(1%)。调查现显示,服务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1、2企业性质方面民企和个体占绝大部分,绝大多数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下。
所调查的问卷中,有171(47%)家企业属于民企,135(37%)家企业属于个体。国企12%,三资4%。从大环境来看,在这个多种企业性质共存的社会里,民企和个体的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考虑到我们学生是高职毕业生,很多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单凭我们学生不一定能联系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学生目前实习所在的企业,也以民企和个体为主。
2、企业人才资源状况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才为主
所调查企业人员的学历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人员占80%。其中本科346人,专科357人,总数相差不大,高中相对较少,有255人,专科学历的人是最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总共占20%,其中硕士人,博士66人,博士后50人。由此可见,企业所需人才中,绝大多数都是本科或者专科人才。
2、2企业对市场营销毕业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企业反映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
在肯定毕业生的企业中,有14%的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水平;12%的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
企业认为市场营销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3约六成企业认可市场营销毕业生各种资格认证。
调查显示,59%的企业认可各种资格证书的。其中39%的企业认为各种资格认证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业认为各种认证名不副实,没有反映出相应的专业能力。
通过上述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从企业背景信息分析市场风向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最具潜力的就业领域,如服务行业中的中低端,商业、IT业这些领域涉及范围广,人才需求量大,是就业机会最大的领域,这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客观反映。根据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企业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市场营销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大高职毕业生应及时分析,把握这种趋势,更好地调整就业取向,实现顺利就业。
2、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量企业急需一线市场营销人才,而正真能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数量不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间实践量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调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要继续加强外语,国际业务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其次,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
对于基础性和专业基础性课程,在遵照教育部规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对专业的2+1培养方案,大部分课程应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传授。而英语的教学需要在各个环节不断加强,保证每个学期均有英语教学,其中重点在贸易英语会话及英语谈判的教学,一些专业课。
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应积极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设立与之相契合的特定场景或案例的方式,创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做到对症下药,增加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还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3、进行专业的职业证书培训
很多企业表示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太看重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格证书。但近六成企业还是认可学生的资格认证证书的。我们要做的关键是要提高资格认证的含金量,使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代表学生真正的能力和实际水平。
目前社会上各种资格认知机构名目繁多,鱼龙混杂,证书和实际能力不成正比,这些现象使一些企业对资格认证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学校应该推荐学生参加权威机构或部门的认证考试,同时做好相关的培训辅导工作,使学生真的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人才市场调研报告从行业看,两份调研报告的结论相当接近汽车、地产企业的招聘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科锐国际的报告显示,在受访一线城市企业中,59.8%的企业计划增编,略高于二三线城市56.9%的增编企业比例。同时,受访一线城市企业中,25.7%的企业计划减员,略低于二三线城市25.9%的减员企业比例。
在计划增编的企业中,销售是需求量最大的岗位,成为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共同现象。但是此后呈现需求差异,一线城市更青睐研发和市场人才,二三线城市更需要生产制造和研发人员。北上广深的招聘岗位也各有侧重,在计划增编的企业中,四座城市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均是销售,此后呈现的需求差异是,上海更青睐市场人才,北京更需要项目管理人才,深圳将为研发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广州则留给生产制造人才更多空间。
第一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显示,薪酬的增幅在初有所放缓。对销售类职位加薪的雇主数量超过了对技术研发类职位加薪的雇主。但同时不少雇主减少了一线销售、销售支持和客服等职位的薪酬增长幅度(增幅10%)。这一现象在技术、市场和财务类等职能上均有较集中的表现。雇主宁愿在低端职位反复招聘,而将加薪和培养更倾向于高技能和高业绩的人才。另一方面,考虑到各城市政府将在每年的4月份给出新一年的最低工资标准(多数增幅超过10%),一线且低技能要求的岗位薪酬多以此为参考,加薪的时间也多延至第二季度。
汽车后市场人才将成需求亮点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5.7%的受访汽车企业计划增编,在12个行业中,比例最高。
汽车行业连续多年增速保持30%,但是受宏观经济与刺激汽车政策退出效应影响,中国车企增速踩下“刹车”,增速继续放缓。不过,部分企业的销售表现依然抢眼,增长可达20%,外资车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依然强劲。
汽车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需要的是偏先期工艺的高级人才、新车型量产前生产启动的高级人才等,而非简单的流水线工人。另外,自主品牌正在寻求机会布局海外市场,因此汽车行业急需具备海外销售经验、有战略性眼光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端营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