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折后患者有哪些表现
1、骨折全身表现
(1)休克 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 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骨折局部表现
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特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3、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
(2)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二、骨折后的检查
1、X线检查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X线摄片应包括正、侧位片,必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需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
2、CT检查
对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均可行CT检查。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帮助很大,目前临床上常用。
3、MRI检查
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对于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
三、骨折的治疗方法
1、复位
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2、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3、功能锻炼
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四、骨折后的饮食
骨折病人由于创伤、出血、疼痛,体内大量水分、盐分丢失,蛋白质分解明显加快,再加上心情不佳、活动范围减小、消化能力减弱,机体处于消耗状态。这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及食欲,及时补充骨折所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是十分必要的。骨折病人的饮食应清淡、容易消化,少食多餐,给机体恢复提供充足的养分。多食用动物蛋白食物(瘦肉)、植物蛋白食物(豆制品)、维生素含量较多的食物(青菜、水果、动物内脏、蛋黄等)、含矿物质较多的食物(花生衣、芝麻等)等。因骨折后多需要卧床静养,也应注意多吃含纤维多的蔬菜(芹菜、白菜)、水果、蜂蜜,多喝水,以防大便干燥。
动物骨头汤含有较多的钙质,这是骨骼形成的重要物质。但将骨头汤作为唯一的营养补品,让骨折病人经常大量的喝,会因汤汁油腻而降低病人的食欲。且单一的饮食结构,无法满足骨折病人康复过程中所需多种营养成分供给,使骨折延迟愈合,出现事与愿违的效果。所以那种喝骨头汤恢复快的认识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