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刺楸树叶是什么吗?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对与刺楸树叶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刺楸树叶作为一种传统的药材,对于我们的身体具有哪些调理作用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别名】 鸟不宿叶、刺楸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祛的叶。
【原形态】 落叶大乔木,高约10m,最高可达30m,胸围达70cm以上。树皮暗灰棕色,小枝圆柱形,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鼓钉状皮刺,刺长5-6mm,基部宽6-7mm。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柚细长,长8-50cm,无毛;叶片近圆形或扁圆形,掌状5-7浅裂,裂片三角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不及全叶片的1/2,茁壮枝上的叶片分裂较深,裂片长超过全叶片的1/2;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仅脉上具淡棕色软毛或除基部脉腋外无毛。伞形花序列 聚生为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cm,直径20-30cm;伞形花序直径1-2.5cm,有花数朵;花萼无毛,边缘有5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色或淡黄绿色;雄蕊5,长约2.5mm,内曲,花丝较花瓣长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盘隆起,花柱2,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黑色,直径约5mm;宿存花柱长约2mm。种子2,扁平。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性味】 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祛风止痒。主疮疡肿痛或溃破;风疹瘙痒;风湿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炒热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刺楸树叶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适量的食用刺楸树叶。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藤五加的茎皮或根皮。
【原形态】 灌木,高2-4m,有时蔓生状。枝无毛,节上有刺一至数个或无刺,稀节间散生多数倒刺;刺细长,基部不膨大,下向。叶有小叶5,稀3-4;或柄长5-10cm或cm,宽2.5-5cm,先端渐尖,稀尾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边缘有锐利重锯齿,侧脉6-10对;小叶柄长3-15mm。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数个组成短圆锥花序,直径2-4cm,有花多数;总花梗长2-8cm;花梗长1-2cm;花黄绿色;萼无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长卵形,开花时反曲,雄蕊5;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产卵球形,有5棱;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200m的丛林中。
【性味】 味辛;微苦;怀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强艋骨。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腰膝酸软,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水肿;皮肤温痒;阴囊湿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上面就是藤五加的一个介绍,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藤五加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于很多病症都可以有效的缓解,但切记不要胡乱服用。
对于刺五加这种植物知道的人并没有多少,更别说是了解这种植物的功效了。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一些植物的功效能够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以便在面对这些植物的时候不知道有什么功效,不能更加充分的利用。
刺五加,别名: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针、老虎潦、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五加科五加属的一种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其根部和根状茎可入药。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圃常有栽培。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
刺五加含有值得注意的成分---刺五加甙,其能刺激精神和身体活力。众多关于刺五加的科学出版物已证明了其抗疲劳作用,增强持久力和能力,增加机敏和学习能力。众多用法都已在人体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刺五加的功效?刺五加是病后康复,承受过多压力或紧张,工作过量导致身体虚弱的人群以及那些需要达到生理和心理性能高峰的人中非常受欢迎的自我药疗药物。目前同样有相当可观数量的报道指出其具有支援免疫系统,恢复非正常低血压,改善循环系统,使紊乱的糖脂代谢正常化,肝部,骨密度和其它重要器官的合成代谢的功效。
上述就是对什么是刺五加,刺五加都有哪些功效的介绍,相信大家在以后面对刺五加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的迷茫。刺五加的功效以上内容已经很详细介绍了。并且,以后我们能够更好的利用刺五加,保障我们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幸福快乐的生活。
别名】 雷公山、白五加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刚毛五加的根皮。
【原形态】 灌木,高约3m。小枝无毛,通常有下弯的粗刺。叶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5-9cm,常疏生细刺或无刺;小叶5,稀3-4,小叶柄长2-7mm,无刺或疏生细刺,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2-7mm,无刺或疏生细刺,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4-12cm,宽1.5-4cm,先端尖,基部楔形至阔楔形,两面沿脉被硬毛或刺毛,边缘有细锯齿;侧脉8-10对。伞形花序2-5个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直径2-3cm;总花梗长1-5cm,花梗细;花萼边缘全缘或有5小齿;花绿色;花瓣5,卵形,开花时反折;雄蕊5,药丝长约1。5mm;子房5室,花柱合生成短柱。核果浆果状,卵球形,直径约5mm,微具5棱,熟后黑色,具长1.2mm的宿存花柱。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的林内。
【性味】 味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骨折;头痛;脘腹痛;痛经;脚气;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外搽。
【摘录】 《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雷五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时能按照医嘱,同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
【别名】 鸟不企、鸡云木、鹰不扒、雷公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长刺楤木的根。
【原形态】 灌木,高2-3m。小枝疏生多数长短不等的刺,刺扁,长1-10mm,基部膨大。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先端离生部分锥形,有纤毛;叶大,长40-70cm,二回羽状复叶;羽片长20-30cm,有小叶5-9,小片薄纸质或近膜质,长圆状卵形或状椭圆形,长7-12cm,宽3-6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有时略歪斜,上面脉上疏生小刺和刺毛,下面甚密,边缘有锯齿;侧脉5-7对。伞形花序有多花,直径约2.5cm;总花梗长1-6cm,有刺和刚毛;小花梗8-15mm,密生刺毛;苞片长圆形,长3-6mm,无毛;萼筒边缘有5小齿,三角形;花淡绿白色,花瓣5,卵状三角形,长约1.5mm;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5室,花柱5,分离。核果卵球形浆果状,黑褐色,有5棱,长约5mm,花柱宿存。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山坡或林缘阳光充足处。
【化学成份】 根中含楤木皂甙(araloside)H、J、A,楤木皂甙A甲酯(araloside A methyl ester),竹节人参皂甙(chikuset-susaponin)Ib、IV[1]。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湿骨痛;头昏头痛;跌打损伤;骨折;吐血;崩漏;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木草纲要》:根:有驳骨,解毒的功能。用于头昏、头痛、吐血、血崩、风湿、跌打。
【摘录】 《中华本草》
所以,通过上面文章对于中药刺叶楤木的详细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刺叶楤木的功效与作用是有很多的,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