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夏枯草
【异名】夕句、乃东(《本经》),燕面(《别录》),麦穗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滇南本草》),铁色草(《纲目》),棒柱头花(《中国药植志》),大头花(《浙江中药手册》),灯笼头、羊肠菜、榔头草(《江苏植药志》),白花草(《河北药材》),胀饱草(《山东中药》),棒槌草(《中药志》),干叶叶(《陕西中药志》),锣锤草、东风、牛枯草、地枯牛、广谷草(《湖南药物志》),六月干、棒头柱(《闽东本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
【植物形态】夏枯草 多年生草本。茎方形,基部匍匐,高约30厘米,全株密生细毛。叶对生;近基部的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略有锯齿。轮伞花序顶生,呈穗状;苞片肾形,基部截形或略呈心脏形,顶端突成长尾状渐尖形,背面有粗毛;花萼唇形,前方有粗毛,后方光滑,上唇长椭圆形,3裂,两侧扩展成半披针形,下唇2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下部管状,上唇作风帽状,2裂,下唇平展,3裂;雄蕊4,2强,花丝顶端分叉,其中一端着生花药;子房4裂,花柱丝状。小坚果褐色,长椭圆形,具3棱。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散结。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1)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2)清热散结: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
①《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②《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③《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
④《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⑤《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
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夏枯草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5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夏枯草的禁忌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土瓜为之使。" ②《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夏枯草的附方
①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摄生众妙方》夏枯草汤)
②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汇言》
③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
④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
⑤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纲目》)
⑥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纲目》)
【临床应用】
①治疗肺结核
对浸润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均有一定疗效。取夏枯草2两,水煎分2~3次口服;或用夏枯草20斤加水煎至5000毫升时,加红糖2市斤收膏,早晚各服1次,每次8~15毫升,1个月为一疗程。服药后咳嗽、胸痛、咯痰、发烧、咯血等症状均见消失或减轻,病灶亦见不同程度的吸收好转。对肺结核咯血者,可用夏枯草1两,以黄酒2两加水适量浸泡,然后蒸至无酒味时过滤,成人每次20~40毫升,日服3~4次,有止血效果。
②治疗渗出性胸膜炎
用夏枯草1斤,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1200毫升,每次口服30~50毫升,日服3次,必要时配合其他对症治疗,但不加抗痨药物。治疗9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除2例好转自动出院外,余均痊愈。平均住院35.6天,退热7.7天,积液吸收24.7天。
③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夏枯草2两,水浸10小时,文火煎2小时左右,每日4次分服,7日为一疗程。或取夏枯草干枯花穗制成100%流浸膏,小儿每岁每次1~2毫升,成人每次20~30毫升,日服2~3次。服药后平均3天退热;里急后重及大便次数平均4~6天消失或转为正常;腹痛及粘膜病变消失较慢,平均10天.服药期未发现副作用。
④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以夏枯草为主治疗本病75例,其中62例达临床治愈标准。剂量及用法:每日用夏枯草2两,大枣l两,加水1500毫升,文火煨煎,捣枣成泥,煎取300毫升,去渣,3次分服。重症病例可酌增剂量。或每日用夏枯草2两,瘦肉2两(剔除脂肪),各加水1200毫升,分别煎煮一小时余,再将两者合并,用文火煨至300毫升,去渣,3次分服。一般均以30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停药2~3日后给第二疗程。治疗期间,可给维生素B、C及少量葡萄糖作为辅助治疗。患者的临床自觉症状消失或改善时间为2~14天;肝脾退缩时间为10~65天;黄疸消退时间为3~21天;各种絮状浊度试验的阴转时间为7~71天。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性作用。
夏枯草治疗小儿湿疹有疗效
小儿湿疹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的疾病,治疗小儿湿疹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今天就想大家介绍一种夏枯草治疗小儿湿疹的中医偏方。
夏枯草是一种的清热泻火中药,比较常见。主要功效是清肝明目、散结消肿。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临床验证,单味夏枯草煎液外洗,对小儿湿疹有极好的效果。
使用方法:
夏枯草150g200g,放入2500ml000ml煮沸10~15分钟。渣,倒入盆中,水温冷却至38℃~41℃。操作者先一手托住患儿头颈、身体,一手用消毒小方巾蘸药液轻轻擦洗头面部数次。然后将患儿全身仰卧浸于药液中,手托着颈部露出水面,再用方巾蘸药液淋于患儿未浸着部位约10~15分钟。药浴完毕,置患儿于干净柔软的浴巾中擦干。每日一次,连续3天。
安全提示:
药浴后4~6小时之后就可见效,夏枯草外洗无副作用,价格低廉,值得推广使用。
专家指出,夏枯草治疗小儿湿疹有一定的疗效作用,但是也要注意孩子对此药物是否过敏再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