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人婚前的存款就属于女方个人财产,不会因为结婚而在婚后变成共同财产。
2、如出于避免以后产生争议的考虑,可以由夫妻双方签订协议来确认该存款为女方婚前财产及女方个人财产。
3、属于自己的财产,可以自己处理。
一、彩礼和嫁妆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彩礼是以结婚为目的附条件的赠与,双方结婚则视为条件成就,赠与生效,未出现法定情形男方无权要求返还;而女方的陪嫁物品则视为女主婚前个人财产。
对于彩礼,我国法律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男方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应支持:
(一)给付彩礼后,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没有共同生活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
(三)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导致给付彩礼人生活困难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
对于陪送嫁妆,我国民法典律认为此时赠与行为,且分如下几种情形:
(一)在婚姻登记前的嫁妆,应认定为是女方家人对女方的婚前个人赠与,属女方个人财产,若离婚的仍是女方个人财产;
(二)在结婚登记后陪送的嫁妆,女方家人若未明确是对某方的个人赠与,则认为是对夫妻的赠与,属夫妻共同财产;
(三)对于婚后赠与,男女双方可约定各归所有,或共有。
《民法典》明确规定,只有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的,才视为确立夫妻关系。举办婚礼不能视作婚姻关系成立。
嫁妆算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要根据情况来判断,如果是二人在领取结婚证之后购置并且双方没有对嫁妆的归属作出约定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除了法定和约定的属夫妻一方所有的外,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在领取结婚证之前购置并且双方对该财产的归属没有约定的,属于一方婚前财产。因此离婚时嫁妆根据上述原则分割。
但在司法实践中,嫁妆一般视为女方的婚前财产,因此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女方为结婚购置的嫁妆,虽然是在结婚登记以后,举行结婚仪式之前购买,但夫妻双方没有实际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的劳动和收入。购买财产的资金大多是女方的父母或其他的近亲属,少数也有夫妻一方婚前个人的收入。
在审判实践中,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对该类财产的归属一般不持异议,认为女方陪嫁的财产就是其个人财产,男方购置财产就是男方的财产。这样处理起来也比较符合风俗习惯,当事人容易接受,也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
因此,彩礼在结婚后就视为共同财产,而嫁妆一般视为女方的个人财产。婚前和婚后财产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看。一般都将嫁妆视为女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女方个人。只有领取了结婚证才能视为婚姻关系成立,单纯的举办婚礼是不能视为成立婚姻关系的。
二、婚前按揭买房婚后加女方名字
可以。男方婚前的个人财产本来属于男方个人,但是婚后加上女方姓名后就变成夫妻共有财产了,倘若离婚,则按照夫妻共有财产分割。房屋权利的取得以登记为准。即便是婚前个人所有的房屋,如果婚后在房屋房产证上加了配偶的名字,可视为夫妻对婚前财产的归属重新进行了约定,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三、婚前男方首付写女方名字离婚房子归谁
对于婚前男方首付写女方名字的情形,应具体分析房子归谁:
1、如果婚前男方首付只写女方名字,房子归女方。婚前买房,房子写了谁的名字,就属于谁。若婚后一起还贷款了(无论婚后另一方有无收入或实际还贷款),离婚时,婚后共同还贷款部分及增值部分,应双方平分;
2、如果男方在婚前将房产证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也署上女方的姓名,那么该房产则属于二人的共同财产,即使“准夫妻”在这之后并没有进行结婚登记,女方仍是房产的所有人之一,可依法划分该房产。在离婚时,其夫妻双方是可以先进行协商的。对于协商不成的情形,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一、婚前财产的分配情况如下:
1、婚前财产在夫妻离婚时,不参与分割;
2、一方婚前取得的财产是个人财产,夫妻离婚时,只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不参与分割。
二、婚前财产具体如下:
1、夫妻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包括婚前个人的劳动所得如工资,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如继承的房产,以及其他合法收入等。还包括,婚前各自为结婚所购置的财产;
2、复员、转业军人从部队带回来的医疗费和回乡生产补助费,以及婚后夫妻共同生活时间较短的军人的复员费和转业费;
3、离婚时,夫妻各自使用的衣物、生活用品和职业上的用物。当然,贵重物品除外如钻戒等高价值的饰品。
总之,一方婚前取得的财产是个人财产,夫妻离婚时,只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不参与分割。所以,婚前财产在夫妻离婚时,不参与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