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宋最大船只

2023-09-19 来源:筏尚旅游网

北宋最大船只

北宋时的大海船可载重几万石(一石约合现在的110斤,2万石就达千吨级以上),深阔各几十丈。

周去非《岭外代答》说,渡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长数丈,一船载几百人,积一年粮食,还能在船上养猪和酿酒。这种巨型的海舶在当时世界上是罕见的。而且南宋时出现的具有优良水密舱结构的商船,即使从现代船舶的设计理论角度来评价,它的性能及工艺水平都是无可挑剔的。

正由于宋代造船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所以中外商人所乘用的海船很多是“宋朝制造”。

北宋最大船只

在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徐兢奉宋微宗赵佶的命令出使高丽,出发的时候特地建造了两艘大型客船,称做“神舟”。

“神舟”虽然没有留下图形,但是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记载中,人们仍旧可以窥知它的大概情况。

徐兢在书里并没有具体记述“神舟”的情况,但是他对“客舟”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客舟”是福建、浙江一带的客船,船长十多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船上有篙师水手六十人,可以载二千斛粟。一斛就是一石,在船舶的载重量中称一斛,二干斛相当于载重量一百二十吨。船是用整根木头加工成的巨枋,叠合而成,坚固结实,具有很好的抗沉性。

这种“客舟”是临时从民间顾募来以后改装的,供官方使者应用。它的装饰有点像“神舟”,但是比“神舟”小,“神舟的长阔、高大、设备、器具和人数,都三倍于客舟”。

由此可见,“神舟”就是一种巨型客舟,航行起来“巍然如同山岳一样,浮面动在波浪之上”,加上装饰富丽堂皇,所以当它抵达古高丽国的时候,引起“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在十二世纪象这样华丽的巨型客船是极为罕见的。

二、泉州湾出土的南宋海船

泉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海港。在南朝时期,泉州就已经开始进行对外贸易。在唐朝,它是我国四大外贸港之一。到了宋元时期,泉州以“剌桐”的名称驰名世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之一。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刺桐城是世界最大良港之一,商人货物聚集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伊本拔图塔也说,刺桐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发达的海上交通贸易,促进了造船业的大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造船基地,以制造海船著称。

近年来,在泉州湾一带发现了不少造船遗址,并且出土了一纰船桅、船板、船钉和船索等造船材料,特别是1974年和1982年发现了两只南宋海船,为当时船舶的形制和结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当时造船技术的高超水平。

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土的一只南宋海船,虽然已经没有上层建筑,但是底部结构基本完好。它残长二十四点二米,残宽九点一五米,残深一点九八米,长和宽的比例大约是二点六四比一,可见船体横剖面扁阔。中央由主龙骨、首龙骨、尾龙骨构成,主龙骨用粗大的方形樟木制造,是船体的中坚骨干。船底呈“V”形,是一种尖底海船,就象徐兢所说的“上部平得象天平,下侧却尖得象刀刃”。同时,整个船体头尖尾方、首尾上翘,具有优良的负载和破浪性能。整个底部分成十三个水密隔舱,船底板是两重木板,共厚十二厘米,船舷板是三重木板,共厚十八厘米,结构严实,强度比较高,抗沉性能良好。

这种多重板结构,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和符合工艺要求的。大型海船要求有比较高的强度,但是尖头尖底船外壳弯曲变化的程度比较大,用厚木板加工相当困难,分成几层薄板加工就比较容易,并且结合成一体后仍能满足强度的要求。

北宋最大船只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南海1号 它是目前发现宋朝最大的船,长度是26米,宽度谁10米,排水量是600吨,可以装载800吨货物。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