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安全优秀演讲稿 篇11

2024-07-16 来源:筏尚旅游网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题目为:

  近日,苏州市教育局收到苏州工业园区司法建议书,反映__年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案件中发现被告人引诱、纠集未成年人或刚成年的在校学生加入非法放贷讨债的恶势力集团,通过上述人员利用同学、朋友关系诱骗未成年人等签订虚高借款合同,在借款中随意扣减“服务费、中介费、认家费”等或为虚假债务进行担保,随后实施“软暴力”催讨等手段,先后针对8名未成年被害人及1名刚成年的被害人,对上述被害家庭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严重侵害了相关未成年人的权益,扰乱了相关被害人家庭以及所居住社区的社会秩序,造成相关民众心理恐慌、部分未成年被害人被迫逃离居住地躲债、辍学等恶劣后果。其中,部分被告人及被害人等涉案人员系苏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

  可能老师和学生还不知道这一名词,“套路贷”一词不是法律文明创设的新罪名,而是引用网络用语“套路”一词对一种新型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度概括。

  何为校园“套路贷”

  校园“套路贷”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或者网络贷款平台APP为名,诺以“无利息、无抵押、无风险”等诱人条件,引学生们上钩。然后,通过虚增债务、伪造证据等方式达到滚雪球式递增债务,获取非法钱财的目的。几百元、几千元的“校园贷”,最后可能得搭上几万元的损失,让你无法自拔。

  “套路贷”离我们很近

  其实套路贷实实在在的环绕在我们身边,你一定听过“小额贷款,无需抵押,快速放贷”还有各类“信用贷”“小额贷”在朋友圈或者其他类型的广告渐趋流行。

  不缺钱的话有可能也就忽略到了这些广告词,但是你一旦缺钱买车,还信用卡,赌钱还债,资金周转等等,你会不会有种莫名的激动!反正我先借着,有了钱以后可以还的,其实这真的有可能是一个陷阱等着你!

  相关案例:

  1、__年4月11日,厦门华厦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某一家平台就累计借款257笔共57万多元。

  2、__年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范某,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身亡后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他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

  3、20__年初,____市长清区一批大学生深陷“套路贷”,其中一女大学生借5000元被逼还13万,还写下30万欠条。有的大学生已离家出走,甚至为躲债全家搬迁。

  如何防范校园“套路贷”:

  1、学生应控制住自己的虚荣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并且保持理性,不盲目从众消费,不要不计后果,盲目借贷;

  2、了解一些基础的金融常识。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理性借款,不被一时的享乐冲昏头脑;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慎重外借身份证等证件。现实中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贷平台的审核漏洞,盗用多名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身份信息办理贷款的情形。

  4、贷款要去正规的金融机构,或者找身边的亲朋好友借款,不要轻信违法小额贷款公司的蝇头小利。

  遇到“套路贷”怎么办

  1、第一时间告知家人、老师或者学校领导,寻求他们的帮助;

  2、保留好借款证据,包括合同、借贷双方信息等,对于电话催收记录、短信聊天记录等都保存下来;

  3、如果遭遇暴力催收,应立即报警。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害怕,被不法分子恐吓、威胁,在套路贷的陷阱中越陷越深,遭受财产损失和不法侵害。

  希望同学们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增强对校园贷,套路贷等新型犯罪的防范意识,认清黑势力的危害,增强抵御黑势力的意识,提高警惕,自觉慧眼识陷阱,勿用“贷”剥夺青春,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共建平安校园。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