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词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词语是什么

来源:筏尚旅游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词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拼音是:dì yī。词语解释是:⒈ 1914-1918年德、奥、意等同盟国和英、法、俄、美协约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英:theFirstWorldWar;WorldwarIof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dìyīcìshìjièdàzhàn]⒈1914-1918年德、奥、意等同盟国和英、法、俄、美协约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英theFirstWorldWar;WorldwarIof1914-1918。汉语大词典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两大集团为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组成)和协约国(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国组成)。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战争主要在欧洲进行。初期,同盟国占上风。1917年后,协约国逐渐掌握主动权。1918年,同盟国军队全线溃败。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共有三十三个国家卷入,死伤三千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战争。辞典修订版是: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欧洲大战争。以欧洲为主要战地,参战的一方为德、奥、匈、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国,称为「同盟国」;另一方为英、法、俄、美、义、中、日等,称为「协约国」。是役历时四年多,战事结束后,各国于一九一九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和约。也称为「第一次大战」、「欧洲大战争」、「欧战」。英语是:allies、before the world war I、liberty bond、young plan、Great War、World War I、the First World War。7、法语是: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8、辞典简编版是:公元1914年至1918年的欧洲大战争。以欧洲为主要战场,参战的一方为德、奥、匈、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国,称为「同盟国」;另一方为英、法、俄、美、义、中、日等,称为「协约国」。双方战争历时四年多,结果协约国获胜。各国于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和约。 【造句】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参战国家众多,战场范围广大,使用的武器进步而造成人类有史以以来空前的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详细内容】

⒈ 1914-1918年德、奥、意等同盟国和英、法、俄、美协约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英:theFirstWorldWar;WorldwarIof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dìyīcìshìjièdàzhàn]⒈1914-1918年德、奥、意等同盟国和英、法、俄、美协约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英theFirstWorldWar;WorldwarIof1914-1918;

二、汉语大词典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两大集团为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组成)和协约国(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国组成)。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战争主要在欧洲进行。初期,同盟国占上风。1917年后,协约国逐渐掌握主动权。1918年,同盟国军队全线溃败。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共有三十三个国家卷入,死伤三千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战争。

三、辞典修订版

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欧洲大战争。以欧洲为主要战地,参战的一方为德、奥、匈、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国,称为「同盟国」;另一方为英、法、俄、美、义、中、日等,称为「协约国」。是役历时四年多,战事结束后,各国于一九一九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和约。也称为「第一次大战」、「欧洲大战争」、「欧战」。

四、辞典简编版

公元1914年至1918年的欧洲大战争。以欧洲为主要战场,参战的一方为德、奥、匈、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国,称为「同盟国」;另一方为英、法、俄、美、义、中、日等,称为「协约国」。双方战争历时四年多,结果协约国获胜。各国于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和约。 【造句】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参战国家众多,战场范围广大,使用的武器进步而造成人类有史以以来空前的浩劫。

五、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语

allies  before the world war I  liberty bond  young plan  Great War  World War I  

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语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