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行为后,出于灭口的目的而将被害人杀害,对行为人的行为如何认定

2024-04-21 来源:筏尚旅游网

抢劫中的一罪与数罪:抢劫中致被害人死亡,只能以抢劫罪定罪;若抢劫后杀人灭口,应并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若杀人后发现财物并窃取数额大,应并罚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若数额小,仍以故意杀人罪定罪。本案涉及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

法律分析

抢劫中的一罪与数罪,实施抢劫中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致被害人死亡的,只能以抢劫罪论处;如果行为人抢劫财物后为灭口将被害人杀死的,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如果行为人是杀人后发现死者有财物将其窃取数额较大的,应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若数额小,仍以故意杀人一罪论。所以本案是以抢劫罪与故意杀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拓展延伸

行为人实施抢劫后杀害被害人:法律上的认定与责任界定

在法律上,对行为人实施抢劫后杀害被害人的行为进行认定与责任界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首先,需要确定行为人的故意和主观恶意,即是否有明确的意图实施抢劫和杀人。其次,需要考虑行为人的行为过程,包括使用的武器、行为手段和持续时间等因素,以确定其是否构成抢劫和故意杀人罪。此外,还需考虑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动机和背景等因素,以便判断其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最后,法院会综合考虑证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判例,进行综合评估和判决。总之,对行为人实施抢劫后杀害被害人的认定与责任界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判决结果。

结语

对行为人实施抢劫后杀害被害人的认定与责任界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行为人的故意和主观恶意,行为过程中的手段和持续时间,以及其心理状态、动机和背景等因素。法院会综合考虑证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判例,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判决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二十七条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四条 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

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