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条第二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明确规定。具体而言,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主要由以下几个条件组成:
一、渎职失职玩忽职守向谁举报
渎职罪不是罪名,它是刑法分则罪名的一个分类,列在分则第九章,共有33个罪名第九章中有7个罪名用到失职二字例如: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商检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对于失职罪犯罪行为定罪标准国家的规定是,如果因为某些员工的失职导致企业,公司,国家,国企等等受到重大的利益损失的时候,那么就可以定罪了。定罪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留,但是特别情况特别严重的话会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对于工作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认真的。
二、渎职罪是故意还是过失
在渎职罪中既有故意也有过失。例如.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故意犯罪;玩忽职守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属于过失犯罪。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一)行为人是负有监押在押人员的司法工作人员。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负有监押在押人员的监狱、看守所、劳教所、少教所的司法工作人员,其他人不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二)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失。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因过于自信造成在押人员脱逃。
(三)行为人具有严重不负责任,致使罪犯脱逃的行为。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负有监押在押人员的司法工作人员失职导致在押人员脱逃。
(四)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国家司法法律。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法律、规章、制度和司法机关对在押人员的正常管理和正常工作秩序。
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失职致使再押人员脱逃罪是一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成立的犯罪,那么该罪的立案标准是如何的呢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何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致使依法可能判处或者已经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的;
(二)3次以上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或者一次致使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的;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以后,打击报复控告人、检举人、被害人、证人和司法工作人员等,或者继续犯罪,危害社会的;
(四)其他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