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刑法中关于商业信誉诋毁的定罪标准

2023-11-20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诋毁商业信誉的立案标准及认定行为。刑法规定了诋毁商业信誉的罪名及相应的经济损失标准。只有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的法人、经济组织和个人实施的行为才构成商业诋毁行为,而非经营者的侮辱、诽谤、诋毁行为则属于一般侵权行为。商业诋毁行为必须是故意行为,旨在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并谋求自身优势,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等手段恶意诋毁对手的商业信誉。

法律分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诋毁商业信誉的立案标准

1、刑法对诋毁商业信誉的罪名规定为损害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如何认定商业诋毁行为

1、即只有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所实施的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才构成该类不正当竞争行为。而非经营者实施的侮辱、诽谤、诋毁的行为则以一般侵权论。这一构成要件反映了现代各国主要是从竞争法的角度来保护商誉权。

2、其行为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而不是过失行为人实施商业诋毁行为,是以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并谋求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为目的,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因此,故意行为才构成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拓展延伸

商业信誉诋毁罪的构成要件与量刑标准

商业信誉诋毁罪是指故意针对他人的商业信誉进行诽谤、中伤、恶意抹黑等行为,严重损害被诋毁者的商业声誉和经济利益。其构成要件包括:一是必须是有关商业活动的信誉;二是必须是有意诋毁他人的商业信誉;三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危害性。量刑标准则根据不同情节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包括罚金、有期徒刑等。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商业信誉诋毁罪的构成要件与量刑标准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以保护商业界的诚信和公平竞争环境。

结语

商业信誉诋毁罪是一种严重损害他人商业声誉和经济利益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的规定,只有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十万元以上、利用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公开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或导致公司、企业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破产的情况下,才会构成该罪名。商业诋毁行为主要针对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的法人、经济组织和个人,其主观方面为故意行为,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商业信誉诋毁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维护商业界的诚信和公平竞争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修正):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