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未按法律规定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劳动者有权辞职并获得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加班工资等。劳动纠纷应尽快提出劳动仲裁,劳动者无需承担责任,可随时离职且单位不能扣押工资。收集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可提供支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应公正、合法、及时地解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的书面的劳动合同,逾期签订的,从第二个月起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工资报酬。可以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
1、单位严重违法,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应该签订劳动合同。
2、因为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随时辞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等,支付加班工资,补缴社会保险等。
3、属于劳动纠纷,应该尽快去提出劳动仲裁,劳动者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可以提出书面离职后随时离职。单位没有权利扣押工资。
4、收集一些能够证明与这个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装(有公司字样)、工作证(最好有公章)、工作牌(最好有公章)。
5、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保缴费记录、同事证言等都可以。
法律客观: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拓展延伸
个人打工未签劳动合同,如何保障劳动权益?
在个人打工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保障劳动权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与雇主进行积极沟通,争取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若无法达成一致,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要求雇主依法签订合同。
其次,个人应保留相关证据,如工作时间记录、工资支付凭证等,以确保在劳动争议发生时能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权益主张。同时,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另外,个人可以考虑加入工会组织,借助工会的力量维护劳动权益。工会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协商谈判等支持,帮助个人争取合法权益。
总之,个人打工未签劳动合同时,保障劳动权益需要积极主动行动,与雇主协商、保留证据、咨询专业律师,并借助工会等组织的支持,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合法保护。
结语
个人打工未签劳动合同,保障劳动权益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首先,与雇主积极沟通,争取签订正式合同。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要求雇主依法签订合同。同时,保留相关证据如工作时间记录、工资支付凭证,以支持自己的权益主张。咨询专业律师,了解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入工会组织,借助工会力量争取合法权益。总之,积极行动,确保劳动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法生效时间】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修订):第十六章 职位聘任 第一百零五条 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申请仲裁。
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代表、聘用机关的代表、聘任制公务员的代表以及法律专家组成。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四条 【仲裁员的法律责任】仲裁员有本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情形,或者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其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