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检察院酌定不起诉的,有4种情形。分别是:1、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3、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一、运输毒品罪可以免除处罚吗
一般运输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运输毒品罪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有:(1)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3)预备犯;(4)犯罪后自首的;(5)个人贪污数额在2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犯罪后自首、立功或者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6)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
二、免予刑事处罚的9种情形
免予刑事处罚情形分别为:1、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3、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5、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酌定不起诉的情形有:1、嫌疑人是聋哑人、盲人的;2、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3、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者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4、在国外受过刑事处罚的;5、起次要的或辅助作用的人员;6、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7、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胁从人;8、嫌疑人在自首后有表现的;9、犯罪轻微又自首的或犯罪较重而有立功表现的。
三、适用缓刑的情形
适用缓刑的先决条件应当是宣告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包括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但因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而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同时具备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罪表现的条件。笔者认为以下五种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可以适用缓刑:
1、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由于犯罪人主观上不希望社会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一般也较轻,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2、刑法总则规定具有从轻、减轻情节的。比较常见的有:未成年人犯罪;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犯罪;犯罪预备、中止、未遂;共同犯罪情节较轻的从犯等;
3、刑法分则各罪中刚达到犯罪起点的。如侵财型犯罪中,犯罪数额刚构成犯罪起点;刑法规定多次行为才构成犯罪,刚达到三次的;
4、由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如由民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毁坏财物等,若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悔过,能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适用缓刑更能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5、符合刑事政策的。如在某一阶段内因形势需要,司法机关发出通告,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投案自首的,可以宽大处理,对此类符合刑事政策的案犯也可以适用缓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