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违法建筑程序及法律规定:调查询问、现场勘验确认违法后,人民政府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否则进行行政处罚。拆除违章建筑归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一般由住建部门和市政管理部门执行。强制拆除违建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分析
拆除违法建筑程序及法律规定是调查询问并进行现场勘验之后确认存在违法违规的,人民政府限期当事人进行拆除,当事人不在规定时间内拆除的,进行行政处罚。
一、拆除违法建筑程序及法律规定
拆除违法建筑程序及法律规定:
1.调查询问、现场勘验。由违章建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查询问、现场勘验(笔录、照片、测绘、相关审批材料、其它违法占地证据等),确认是否违法、违规。
2.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违章建筑确认后,由违章建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
3.由区规建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二、拆除违章建筑归哪个部门管辖
拆除违章建筑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现实情况中一般是由住建部门和市政管理部门负责的。
具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如下: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强制拆除违建是行政强制措施吗
强制拆除违建不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又可以称为执行性强制措施。
结语
拆除违法建筑程序及法律规定明确了相关流程和责任,要求进行调查询问、现场勘验,确认违法违规后限期拆除。违章建筑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管辖,一般由住建部门和市政管理部门负责。强制拆除违建并非行政强制措施,而是依法采取的行政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二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七十四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二)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
(一)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二)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一节 赔偿范围 第四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