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商标侵权犯罪行为

2023-09-25 来源:筏尚旅游网

法律分析:商标侵权犯罪的犯罪构成:

1、侵权人主观具有侵犯商标权的故意;

2、侵权人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3、有实际侵权损失存在;

4、侵权行为与损失具有因果关系。

一、侵权人的过错是怎样认定的

侵权人共同过错通过以下条件认定:

1、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

2、在主观具有共同故意、共同认识的情况下,依共同过错来确定共同侵权人的连带责任。

3、在加害人过失场合,依据客观损害行为的关联性来确定共同侵权行为人的责任。

二、否构成侵害名誉权如何让认定

名誉权是公民和法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社会评价,即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权侵权案件的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责任,必须符合以下四个要素:

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侵犯名誉权的责任是一般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有主观过错。

2、有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者得到社会评价,减少精神损失,痛苦、抑郁、抑郁等情感损害。财产损失,受害人财产损失。

3、侵权人行为的违法性。侵犯公民名誉权的主要途径是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侮辱;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故意泄露他人隐私,对他人造成名誉损害。

4、侵权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两者都有客观性和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推定,但不应该是主观假设或毫无根据的推测。

根据上述讨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应根据受害人名誉受损的事实,行为人的行为是违法的,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三、侵犯名誉权的立案条件分别是什么

侵犯名誉权的立案条件如下: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处罚: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在侵害人身权的行为正在持续进行尚未结束时,受害人要求侵权人或请求法院判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赔礼道歉。赔礼道歉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4、赔偿损失;

5、治安拘留或罚款;

6、判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