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未领结婚证的二婚夫妻如何划分离婚财产?

2023-09-26 来源:筏尚旅游网

同居关系结束时,可按照同居期间财产的出资情况进行分割,包括购房合同、产权证等。对于共同财产,如果有协议则按协议处理,否则根据等分原则和贡献大小来分割。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房产归持有房产证一方,财产及物品的持有归属权也归一方。如果无法协商,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共同所得的收入和房产在同居期间不分份额地享有所有权,终止同居时应平等分割。

法律分析

1、按同居关系处理,可主张分割同居期间的财产。购房合同内容和签字的人是谁,出资状况如何,产权证上名字是哪一方。根据此才能确定是否有权,即:出示出资证明要求分割房产。

2、在同居关系结束时,对同居双方的共同财产,有协议的,直接按协议处理有协议的,应当根据等分原则处理,并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来分割,具体而言就是按双方的出资额来分割。当然个人财产就归个人自己所有,与另一方没有关系。怎么分割需要根据具体的财产情况确定。

3、房屋,房产归属持有房产证一方。财产,财产及物品的持有归属权一方。协商不成,准备好证据材料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4、“共同所得”。构成共同所得,也要具备二个条件:一是双方共同生活,这是形成共有关系的基础是双方共同劳动、经营或管理,这是产生共有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构成共同所得,否则应视为个人所得。

5、如是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房产,不管双方的出资多少,双方均平等地、不分份额地享有所有权,双方终止同居关系时原则上应均等分割。

拓展延伸

二婚夫妻离婚后如何公平划分共同财产?

二婚夫妻离婚后,公平划分共同财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双方在婚姻期间共同取得的财产,如房产、车辆、存款等。其次,可以考虑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财产划分争议。公平划分的原则包括财产来源、贡献程度、婚姻期间财务状况等因素。双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法律规定,协商制定划分方案。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争议。在划分过程中,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合法的原则,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结语

在同居关系处理中,财产分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同居期间的情况,可以主张分割同居期间的财产,具体包括购房合同、出资状况和产权证等。对于共同财产,可以根据协议或等分原则进行处理,考虑共有人的贡献和实际需求。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准备好证据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双方的共同所得,需要满足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经营或管理的条件,才能构成共同所得。在同居期间共同所得的收入和房产,无论出资多少,应平等分割。对于离婚后的共同财产划分,应明确范围并考虑财产来源、贡献程度等因素,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确保公正、公平、合法的原则得到遵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