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的造句是:自古做人有忠孝节悌礼义廉耻八节之说,做人而不懂羞耻,从来为人所不齿,被呼之为“忘八”。
礼义廉耻的拼音是:lǐ yì lián chǐ。注音是:ㄌ一ˇ一ˋㄌ一ㄢˊㄔˇ。词性是:成语。
礼义廉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礼义廉耻详细内容】
⒈见“礼义廉耻”。古代提倡的四种道德规范。认为是治国之四纲。亦称“四维”。引《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管子·立政九败解》:“然则礼义廉耻不立,人君无以自守也。”郭沫若《虎符》第三幕:“满嘴的礼义廉耻,一肚皮鸡鸣狗盗。”
二、综合释义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古之贤君必厉士气,当务求难合自重之士,以养成~之风。◎宋·苏轼《乞录用郑侠王斿状》
三、出处
《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四、其他释义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五、关于礼义廉耻的近义词
六、关于礼义廉耻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