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糖耐量异常

来源:筏尚旅游网

什么是糖耐量异常

1、葡萄糖耐量即为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或空腹血糖升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间)称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葡萄糖受损)。

2、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据有关研究报道,每年5-8%这样的患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此外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

糖耐量的定义

当人体糖耐量略有减低,大多数人可能并无明显的不适感,所以许多人不重视,也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有人说:“人上了年纪嘛,血糖肯定要高一些,又没确诊我是糖尿病,不痛不痒的干嘛要治?”对于这种侥幸心理,专家指出,糖耐量减低者虽然还不能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但往往意味着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不正常,他们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100倍,被称为糖尿病的后备军。这部分后备军最后将出现三种结果:一种是正式加入糖尿病人的行列;另一种是维持现有状态不变;还有一种是通过积极治疗或饮食运动调理恢复正常。而研究结果表明,糖耐量减低者若不治疗干预,近67%的患者可转变为糖尿病。

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后超过7.8mmol/L,等于或小于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糖耐量转归

1、糖耐量低减有三种转归

糖耐量低减患者,一般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不容易引起警惕,只是在偶然的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一般来说,糖耐量低减患者的转归有3种情况:第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第二种是保持糖耐量低减状态,第三种是恢复正常血糖。糖耐量低减的患者如果不进行干预,顺其发展,每年约有5-10%将步入糖尿病患者的行列,随访5-10年,累积有1/3到2/3的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转化。

糖耐量低减者的转归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一种是保持不变,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根据临床观察,糖耐量低减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会有5%—15%的人转变为糖尿病,所以这类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又可称为糖尿病前期。但如果对这类人群在生活方式上作适当的干预,如适当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则会降低约50%的糖尿病发病率。由于糖耐量低减的人往往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所以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对减肥、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症也有益处。

2、折叠减低的后果

正常人空腹血糖为3.5—5.5毫摩/升,如果空腹血糖虽高于正常,但小于7.0毫摩/升,还不能戴糖尿病帽子,此时应作糖耐量试验。如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介于7.8—11毫摩/升,表明机体处理糖耐量能力减低。也称为糖耐量低减。因此,糖耐量低减是糖尿病前奏曲。也就是说,从一个正常人发展到糖尿病必然要经过糖耐量低减这个阶段,为“糖尿病前期”。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