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蒲柳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蒋拾鑫和那几个党项败类是蒲柳氏遇害案的重要人证,全数移交谢仲举。
2、周身伤痛太也剧烈,但他自幼体质虽不甚强,却也非蒲柳之质,随祖父奔波异地,颇能耐住疾痛。
3、只见她轻摆蒲柳,款款地走到林荣嘉坐席旁跪坐下来,玉手翻动,为林荣嘉的空杯斟满,笑曰关坦之身为武将,一叶障目,只看到眼前的东西。
4、“君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5、姑、姑爷说笑了,奴婢只是蒲柳之姿,哪里比得上我家小姐,一万个伊伊也比不上小姐……
6、老夫刚才在说,小女蒲柳之姿可入得杨校尉法眼?
7、李景隆,李少爷,小女子只是蒲柳之姿,难入李少爷法眼。
8、能将疑问句说的这般有气势的女子,绝对不是柔弱的蒲柳之姿,高贵强势,并且内心强大。
9、南宫先生过奖了,蒲柳之质罢了。
10、自入夏来先是梅雨后又是酷暑,让她这蒲柳之质极感不适,紧接着莫桐高考后出路的问题又象毒蛇般的绕在心头上。
11、臣妾蒲柳之质,实不足以侍奉君王。
12、蒲柳之质,朝不保暮,偶沾寒疾,已惫不能起。
13、想必先生亦应知晓,师师以蒲柳之姿,早得今上青眼相看,得以侍奉周围。
14、多谢大人夸奖,小女子蒲柳之姿,能入大人法眼,实在惶恐。
15、既然朱大人看得上民女的蒲柳之姿,那就拿去好了,不过得先救出我父亲。
16、蒲柳之姿,未秋先槁;姜桂之性,愈老愈辛。
17、早些年就来了,奴家蒲柳之姿,官人以前怕是瞧见了也没放在心上。
18、蒲柳之姿,望秋而零;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19、贱婢蒲柳之质,如何能与梅花比妍?
20、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21、少年之心,斩尽仇敌亦坚如铁石,然蒲柳入怀便化作柔水。
22、红灵散当然无比珍贵,小女子蒲柳之质,哪里配用来交换红灵散。
23、任他冰霜摧折,莫作早衰蒲柳;心魂相守始终,唤取河清人寿。
24、先生难道看不上顺儿的蒲柳之姿?
25、若是叶公子此次还拒绝心兰的约会,那心兰一定会觉得叶公子定是嫌弃心兰的蒲柳之质,污了叶公子的法眼,这才避而不见。
26、小女子蒲柳之姿,残花败柳之躯哪敢高攀。
27、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固不能如黄物傍秋而有精神也。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