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尾道的网络解释是:龙尾道“龙尾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随着建筑高度的降低,其道前高后卑,下塌于地。逶迤屈曲,宛如龙尾下垂,故谓之龙尾道。
龙尾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龙尾道详细内容】
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名。借指朝廷。旧时城外至城上盘旋而上的道。龙尾道[lóngwěidào]⒈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名。借指朝廷。旧时城外至城上盘旋而上的道。
二、网友释义
“龙尾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随着建筑高度的降低,其道前高后卑,下塌于地。逶迤屈曲,宛如龙尾下垂,故谓之龙尾道。“龙尾道”形式的踏道,到宋以后不再使用,但宋代的踏道形式,仍保留“龙尾道”的遗迹,如河南济源济渎庙渊德殿遗址。
三、汉语大词典
(1).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名。唐张籍《赠赵将军》诗:“身贵早登龙尾道,功高自破鹿头城。”《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每过朝堂龙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2).借指朝廷。宋梅尧臣《赐酒》诗:“近亲龙尾道,远袭雀头香。”清赵翼《邸抄》诗:“黄发召归龙尾道,翠云焚却雉头裘。”(3).旧时城外至城上盘旋而上的隥道。《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王先成请筑龙尾道,属于女墙。”胡三省注:“自城外筑墱道,陂陀而上,属于城上短垣。其道前高后庳,后塌于地,若龙之垂尾然,故谓之龙尾道。”
四、其他释义
1.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名。2.借指朝廷。3.旧时城外至城上盘旋而上的隥道。
五、关于龙尾道的诗词
六、关于龙尾道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