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回购市场的存在问题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由于中国国债回购市场起步较晚,回购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回购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分割现象严重
目前中国存在三个相互的国债回购市场体系,各自具有不同特色的托管系统、交易系统和清算系统。回购交易市场的分割必然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增加交易成本,违反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不利于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配置。第二,加剧市场利率的波动,助长市场的投机。不同的回购市场产生不同的回购市场利率,容易造成部分交易主体利用利差在不同的市场间进行套利投机。在市场规模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投机必然会造成市场利率的波动,不利于基准利率形成和市场的稳定。
无法形成债券市场的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金融市场上所有金融产品价格所参考的依据利率,是资金市场上公认的被普遍接受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具有三个特点:其一市场性,利率的高低是由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其二相对稳定性,基准利率作为其他利率的参考标准,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否则会引起利率体系的混乱,不能正确地引导资金流向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其三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该利率的走势,能够有效地影响其他利率的走势,成为其他利率走势的依据和标准。
在西方金融市场中,由于国债回购利率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短期资金的供需状况,因此一直都是作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而中国目前的国债回购利率虽然具有较强的市场性,但稳定性和普遍的参考意义较差。因为第一,三个市场具有不同的交易主体,银行间回购市场的交易主体是中国的商业银行,交易所的回购市场的交易主体则是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三个市场具有不同的利率形成机制,利率之间差异较大,而且缺乏一定的相关性。第二,市场利率结构失调,由非经济自身变量所引起利率跳跃性波动,对国债回购市场利率市场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第三,缺乏大型企业和个人参与,使回购市场成为金融机构短期融资的场所,而不能反映整个社会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
市场规模不足
中国回购市场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市场规模仍然偏小,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国国债发行量太小。国债发行规模的不足,直接*了国债回购市场的发展与壮大。第二,从国内市场结构看,国债回购市场以上海交易所为主,银行间的回购市场的交易主体虽然包括了中国所有的商业银行,但成交规模却不断萎缩。因此国债一级市场发行量不足和回购市场成交不活跃成为制约中国国债回购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融资功能突出,传导货币*功能弱化
在西方三大货币*工具中,公开市场操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其国债市场发育与完善。近年来,西方国家普遍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它不仅能够及时*国债基准利率的变化,引导短期资金的流向,而且具有时滞短,宣示效果强的优点。而中国国债回购市场发展仍停留在初级短期融资阶段,传导货币*的功能较弱。当然,回购市场传导货币*功能偏弱与国债市场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有待进一步深化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来完善和强化国债回购市场传导货币*的功能,己成为当今金融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