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内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8 05:4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8 10:10

内卷本身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经常能看到,本意是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但现在内卷已经成为了一个网络流行词,常用来形容一种社会现象,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直观的说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

它表达的是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之为内卷。比如当今时代最广泛的加班现象可以说是内卷的代表例子,到了下班的时间,其他人却还全都面部认真且严肃的加班,那么想准时下班的人就会退缩,然后大家就会一起加班,再然后加班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变得多。

总结:

内卷本身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经常能看到,但现在内卷已经成为了一个网络流行词,常用来形容一种社会现象,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表达的是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7:18

内卷,网络流行词,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内卷可以发生在大学(清北)的学堂、饭堂和宿舍,更多的是发生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社畜”、“996”一起,让所有的“打工人”逃无可逃,追其根本,想要逃离“内卷”,还是要摆脱“打工人”的头衔。直观的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
宽泛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之为内卷。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使内卷化概念得到发展的是两位人类学家:一位是戈登威泽,他将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
另一位是格尔茨,他在印度尼西亚调查时发现,爪哇岛资本缺乏、土地数量有限,加之行政性障碍等,无法将农业向外扩展,致使增加的劳动力不断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格尔茨用"农业内卷化"来概括这一过程。
人们日常讨论中的"内卷"与学术概念"内卷"相同吗?从网上一些流行文字中可窥一斑。有人说,"什么叫作内卷?说白了就是过剩的人口投入到有限资源的争夺之中"。
有人把"内卷"用在了教育竞争上,如"招生名额是一定的,报考人数也是一定的,但有的学校开始补课,其余学校担心考分落后都跟着补课,结果所有人的考分都提高了,但录取分数线也随之提高了"。也有人把"内卷"用于职场竞争,如一些人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努力工作,经常不按时下班,其他人也如法炮制,最后形成大家都故意加班的局面。
【法律依据】现代汉语辞典:"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