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小时前
1930年,中国著名学者朱启钤先生在北京创立了“中国营造学社”,一个专注于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的民间学术机构。学社分为法式组和文献组,由梁思成和刘敦桢主持,分别探索古建筑的形制和历史资料。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的侵入迫使学社不得不南迁,历经武汉、长沙和昆明的辗转。在1940年,李庄古镇的深明民族大义的各界人士盛情邀请“中国营造学社”,它与同济大学、研究院、金陵大学和博物院一同迁入了当时的南溪县李庄镇。
在李庄的六年中,尽管面临经费短缺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学社的先驱们如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和罗哲文等人在此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累累。他们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详尽的《中国建筑史》,参与设计了江西南昌滕王阁,运用城市规划理念编修了《广汉县志》,开创了县志编纂的新篇章。此外,他们还参与了博物院的考古发掘,并编辑出版了学社的期刊。
1944年,梁思成站在全球视野,为盟军编制了日本文物建筑名录,并在军事地图上标注,这一举动在保护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古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直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学社才重返北京,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建筑研究所,梁思成随后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主任。